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产褥期临床表现;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产后的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的脉搏略缓慢,约于产后1周恢复正常。产后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使呼吸深慢。血压于产褥期平稳,变化不大。 2.子宫复旧 产后第1日因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致使宫底稍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3.产后宫缩痛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 4、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血性恶露:含大量血液得名。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恶露: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且有细菌。 (3)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血性恶露约持续3日,逐渐转为浆液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3周干净。
☆☆☆☆考点1: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概念及其病因; 1.概念 产褥感染: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称产褥感染,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 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38℃。可见二者含义不同。 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也包括产后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如泌尿系统感染、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2.病因 (1)常见病原体种类:有需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厌氧性杆菌等。 (2)感染来源 ①外来感染:主要是产时无菌操作不严,如接产者的双手、所用器械、敷料将病原体带入产妇生殖道。 ②自体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