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特点; 1.心脏 (1)心脏的容积 四个心腔的容积出生时为20~22ml,至1岁时达2倍,2岁半时增加到3倍,7岁时增至5倍(100~110ml),以后增长相当缓慢,20岁左右时为240~250ml。 (2)心脏的位置 小于2岁时为横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站立行走、胸廓和肺的发育及横膈的下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 (3)心室的增长 心脏与体重平行增长,但左右心室增长不平衡。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至6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约新生儿时的2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6mm,15岁时左心室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2.5岁。 2.血管 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1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不仅相对的,而且绝对地比成人粗大,因此这些器官供血良好,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有良好作用。 3.心率 小儿心脏神经以交感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兴奋性低,且心排出量有限,为满足生长发育及旺盛的新陈代谢,只有增加心率来提高排出量,故小儿心率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新生儿每分钟120~140次,1岁以内每分钟110~130次,2~3岁每分钟100~120次,4~7岁每分钟80~100次,8~14岁每分钟70~90次。 4.血压 (1)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心排出量及外周血管的阻力,婴幼儿心排出量较少,外周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动脉血压较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新生儿收缩压平均70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2/3。收缩压高于或低于此标准20mmHg可考虑为高血压或低血压; (2)静脉血压:静脉压的高低与心排出能力、血管的功能及循环血容量有关。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40mmH2O左右,学龄儿童约为60mmH2O。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