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3:慢性脓胸; 慢性脓胸的原因包括急性脓胸未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原发病未得到控制;抗生素应用不当;坚持保守的不充分引流;有支气管胸膜瘘;胸内异物;肺切除术后残腔感染;慢性肺部感染如肺结核、肺间质病变,影响肺膨胀等。脓胸的病理改变虽有不同阶段之分,但并无明确的时间界限。急性脓胸在发病后7~10天,脏壁层胸膜表面沉着的纤维素膜开始机化,发病4~6周后即转为慢性。 慢性脓胸的病理特点是局部和全身的改变。局部改变为脓胸局限包裹,在胸膜脏、壁层表面形成增厚的纤维板,脓汁稠厚,有大量坏死沉淀,排脓后脓腔不消失,肺不能膨胀。增厚的脏层纤维板包裹挤压肺,或加上原有肺部的病变,使肺实变、感染和毁损。纵隔受牵拉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由于长期慢性中毒消耗,出现营养不良、贫血、肝肾功能损害、脊柱侧弯、部分病人可出现杵状指(趾)等全身多系统的改变。 1.临床表现 有消瘦、营养不良、贫血、低热、咳嗽或脓痰等;患者胸廓塌陷、肋间变窄、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纵隔向患侧移位、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减退。X线胸片可见患侧肋间隙变窄、或肋骨聚拢、纵隔向患侧移位、胸腔密度增高的包裹性阴影、包裹周围肺纤维化和炎症等表现。胸部CT检查可进一步确定包裹脓胸的位置、大小、数目和肺部的病变。 2.治疗原则 治疗的关键是消除脓腔。具体方法有: (1)改进引流。适用于慢性脓胸早期脓腔较小者。对引流管过细和位置不当者改用粗管脓腔最低位引流。 (2)开放引流。适用于脓腔小者。在脓腔最低位切除一段肋骨,清除脓汁及坏死组织,用抗菌纱布填塞,脓腔逐渐机化缩小而愈合。 (3)纤维板剥脱术。适用于肺组织能复张的慢性脓胸。 (4)胸膜肺切除。适用于肺毁损的慢性脓胸。 (5)胸廓成形术。适用于较局限的脓胸,合并肺内病变不能切除者。 (6)带蒂肌瓣或大网膜移植填充术。适用于手术后残腔较大不能完全填充脓腔者;或手术失败脓胸复发者;或有支气管胸膜瘘者。
☆☆☆☆☆考点2:急性脓胸; 1.病因 脓胸的致病菌多来自肺内感染灶,也有少数来自胸内和纵隔内其他脏器或身体其他部位病灶,直接或经淋巴侵入胸膜引起感染化脓。继发于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的脓胸,则多通过血行播散。致病菌以肺炎球菌、链球菌多见。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这些细菌所致肺炎和脓胸已经较前减少,而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却大大增多。尤以小儿更为多见,且感染不易控制。此外还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等,虽较少见,但亦较以前多见。若为厌氧菌感染,则成为腐败性脓胸。 2.致病菌进入胸膜腔的途径 (1)直接进入:细菌由化脓病灶侵入或破入胸膜腔,或因外伤、手术污染胸膜腔。 (2)经淋巴途径:如膈下脓肿、肝脓肿、纵隔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通过淋巴管侵犯胸膜腔。 (3)血源性播散:在全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致病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3.临床表现和体征 患者常有高热、脉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胸痛、全身乏力、白细胞增多等征象。积脓较多者尚有胸闷、咳嗽、咳痰症状。 体检患侧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伴有发绀和休克。 X线胸部检查患侧显示有积液所致的致密阴影,若有大量积液,患侧呈现大片浓密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如脓液在下胸部,可见有一外上向内下的斜行弧线阴影。脓液不多者,有时可同时看到肺病变。伴有气胸时则出现液面。若未经胸腔穿刺就已出现液平面,应高度怀疑有气管、食管瘘。 超声波检查显示积液反射波能明确范围和准确定位,有助于脓胸诊断和穿刺。 胸腔穿刺抽得脓液,是了确切的诊断。要观察脓液的性状,质地稀稠,有无臭味,同时作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以指导临床用药。 4.治疗原则 (1)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有效抗生素。 (2)彻底排净脓液,使肺早日复张。方法: ①及早反复胸腔穿刺,并向胸膜腔内注入抗生素。 ②及早施行胸膜腔闭式引流,适用于脓液稠厚不易抽出,或经过治疗脓量不见减少,病人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发现有大量气体,疑伴有气管、食管瘘或腐败性脓胸等情况。 (3)控制原发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和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矫正贫血等。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