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3:感染的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的病因,消除脓液、坏死组织,增加病人的抗感染与修复能力,是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根据病情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与休息,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肿,减轻疼痛。 (2)外用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促进肉芽生长。 (3)物理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促进炎症的吸收、局限化作用。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伴有严重中毒症状的感染部位的切开减压,以及发炎脏器的切除。 2.全身治疗 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者,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治疗。 (1)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增强抵抗力。保证病人充分休息,缓解疼痛、发热等症状。供给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不能进食者经静脉输液和营养。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时应予输血,尤其败血症时,宜多次适量输入新鲜血。严重感染者可给予胎盘球蛋白与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抢救危重感染病人,可在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时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抗菌药物:对较重、范围较大或有扩展趋势的感染,根据各种致病菌引起感染的一般规律、临床表现、脓液性状等初步判断其致病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如能作细菌培养与敏感试验,则可更合理选择药物。2~3日后疗效不显著时,应更换药物。必须注意,抗菌药物治疗应有及时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 (3)中药:可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作全身治疗。
☆☆☆☆☆考点13:全身化脓性感染的种类及诊断; 1.种类 败血症和脓血症都属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一种或多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即为败血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身体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称为脓血症。临床上可见败血症与脓血症同时存在,并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称为脓毒血症。 2.诊断 初步诊断的依据是在原发感染灶的基础上出现典型的败血症或脓血症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体温可高达40℃~41℃。 (2)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大量出汗和贫血。神志淡漠,烦躁、谵妄和昏迷。 (3)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皮下淤血。 (4)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核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现中毒颗粒。 (5)代谢失调和肝、肾损害,尿中常出现蛋白、管型和酮体。 (6)病情发展,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和一些特征性症状来判断是哪一类型的败血症。革兰阳性细菌与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鉴别详见下表: 真菌性败血症常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往往发生在原有细菌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其临床表现酷似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突然发生寒战、高热、神志淡漠、嗜睡、血压下降和休克。周围血有类白血病反应,出现晚幼粒细胞。 对临床诊断为败血症或可疑者,应做血和脓液的细菌培养,如所得细菌相同,则诊断可以确立。一天内连续数次抽血,尤其在寒战、发热前抽血做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必要时可抽骨髓做细菌培养。疑为厌氧菌败血症时,应抽血做厌氧菌培养。对真菌性败血症,可做尿和血液真菌检查与培养。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