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试题解析: 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下列征象的出现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①体温过高(>40.5℃)或过低(<36℃);②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如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③呼吸加快伴低氧血症,和(或)代谢性酸中毒,而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④收缩压<90mmHg或体位性低血压;⑤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平行,或出现心律失常;⑥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考点: ☆☆☆☆考点17:感染性休克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下列征象的出现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 (1)体温过高(>40.5℃)或过低(<36℃); (2)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如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3)呼吸加快伴低氧血症,和(或)代谢性酸中毒,而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 (4)收缩压<90mmHg或体位性低血压; (5)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平行,或出现心律失常; (6)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2.治疗 休克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凝集,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 (1)原发病的治疗应积极迅速控制感染。 (2)抗休克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是治疗抢救休克最基本而重要的手段之一。 ②纠正酸中毒:休克时都有酸中毒,合并高热时更严重。一般采用4%~5%碳酸氢钠,用量为轻度休克400ml/d,重症休克600~900ml/d,可根据血液pH值的变化来加以调整用量。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易透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酸中毒的纠正,具有不含钠离子和渗透性利尿等作用,适用于需限钠的患者。常用量3.63%THAM 0.6ml/kg可提高CO2CP1vol%。 ③防治微循环淤滞,防止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凝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3)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4)其它 根据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目前已试用抗类脂A单克隆抗体(鼠Eλ)(λHAIA)及抗-TNF单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均收到一定效果。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