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肝硬化是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居多。 1.病因 病毒性肝炎为最重要的病因。主要为乙型或丙型肝炎,其他有日本血吸虫病,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铜、铁等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乱,以及原因不明的隐匿性肝硬化。 2.发病机制 各类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和演变发展过程基本相同。包括: (1)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3)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4)肝内血循环紊乱,导致门脉高压症形成。 3.病理改变 大体形态上,肝脏变形,早期肿大,晚期明显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肝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边缘较薄而硬,肝包膜变厚。 组织学上,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全被假小叶所取代。 1974年国际会议制定按结节形态分类: (1)小结节性肝硬化:此型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不超过1cm; (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不均,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多由血吸虫病引起。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