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病毒性肝炎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甲型、乙型、戊型和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分别为15~50、50~180天、2~9周和7~8周。 2.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肝炎的病变基本相同,均是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变性有肝细胞水肿(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何种变小,胞质嗜酸性增强);坏死包括嗜酸性坏死(单个肝细胞凋亡,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形成嗜酸性小体)和溶解性坏死(多见,由重度细胞水肿发展而来)。根据坏死范围溶解性坏死可分为点状坏死(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碎片状坏死(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崩解,伴炎细胞浸润)、桥接坏死(连接两个坏死区的带状坏死)和大片状坏死(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等类型。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呈灶状或散在浸润于汇管区或肝小叶内。 毛玻璃样肝细胞:在HE染色光镜下,慢性乙肝及HBsAg携带者的肝组织内常可见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的细胞,称为毛玻璃样肝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查HbsAg为阳性。电镜下见滑面内质网增生、池内含有大量HBsAg颗粒。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