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9:体内氨的来源; 1.组织氨基酸及胺分解产氨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胺的分解也可以产生氨。此外,嘌呤、嘧啶分解也可产生少量氨。 2.肠道吸收氨 肠道吸收的氨有两个来源,即肠内氨基酸在细菌作用下产生的氨和肠道尿素经细菌尿素酶的水解产生的氨。肠道产生的氨较多,每日4g。肠内腐败作用增强时,氨的产生量增多。NH3比更易穿过细胞膜而被吸收;在碱性环境中,偏向于转变为NH3。因此肠道pH值偏碱时,氨的吸收增强。临床对高血氨病人采用弱酸性透析液做结肠透析,而禁用碱性肥皂水灌肠就是为减少氨的吸收。 3.肾脏产氨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酞胺,后者在谷氨酞胺酶催化下水解成谷氨酸和NH3,这部分NH3分泌到肾小管腔与尿中的H+结合成,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体外,这对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酸性尿有利于肾小管细胞中的氨扩散入尿,而碱性尿则阻碍肾小管细胞分泌氨,此时氨被吸收入血,成为血氨的另一来源。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宜使用碱性利尿剂,原因即在于此。
☆☆☆☆☆考点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嘌呤核苷酸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头合成,另一条是补救合成。 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原料及简要途径 (1)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嘌呤环N1来自天冬氨酸,C2、C8来自一碳单位(见前),N3、N9来自谷氨酷胺,C6来自CO2,C4、C5和N7来自甘氨酸。 (2)从头合成途径简述 分两阶段进行,即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再转变为AMP和GMP。反应从5磷酸核糖始,经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5磷酸核糖胺(PRA)生成等多步反应,生成IMP。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利用现成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参与补救合成有两种特异性酶: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由PRPP提供磷酸核糖,两种酶分别催化AMP、IMP和GMP的补救合成。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