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对乙脑诊断的了解。腰穿检测脑压、脑脊液化验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但均缺乏特异性。检测乙脑IgG抗体多在发病两周后出现,5~6周达高峰,抗体水平可持续1年左右,不能用于早期诊断。乙脑IgM抗体在病后4天即可出现,2周达高峰,可用于早期诊断。
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1.鉴别诊断 (1)中毒型菌痢: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与乙脑相区别。 (2)化脓性脑膜炎:症状类似乙脑,但冬春季节多见,病情发展较速,重者病后1~2天内即可进入昏迷。流脑早期即可见瘀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以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时伴有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病灶,而乙脑则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查脑脊液鉴别。 (3)结核性脑膜炎: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急,早期脑脊液含量可不低,在乙脑流行季节易误诊,但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2.治疗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是基本措施,重点是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积级处理好原发病。 流脑休克型的治疗采取积极扩容治疗(扩容治疗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浆、全血)、纠正酸中毒、及时治疗DIC、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控制感染。 3.预防 采取预防接种为主以及灭蚊、防蚊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