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3:颈椎病的病因、分型及临床表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出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以颈肩痛为主,尚可有头、眼、耳、食管、心脏、四肢等部位的症状。 1.病因 (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 (2)损伤: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慢性损伤可对已退变的颈椎加速其退变过程而提前出现症状。 (3)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 2.分型及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此型发病率最高,约占50%~60%。因颈神经根受压所致。表现为上肢有放射痛和感觉障碍,手指可有麻木、过敏、活动不灵、精细动作困难。体征有颈活动受限;颈肩部压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改变,早期为疼痛过敏,晚期为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发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肌张力增高,慢性期则多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发软。 (2)脊髓型:脊髓被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肥厚的黄韧带等病理产物压迫所致。临床症状繁多,有感觉到、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还有脊神经及血管受累的表现。 ①运动障碍。 ②肢体麻木。 ③共济失调。 ④自主神经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⑤反射障碍。 (3)交感神经型:当颈椎病影响颈段硬脊膜、后纵韧带、小关节、颈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时,反射性地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或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包括: ①头部:如头晕、头痛、偏头痛、颈部痛等。 ②眼部:如眼睑下垂、神物模糊等。 ③心脏:如心跳加速或迟缓、心前区疼痛等。 ④周围:可有肢体发冷、发麻。手足多汗或少汗等。 ⑤其他:包括耳鸣、耳聋、舌下神经功能障碍等。 (4)椎动脉型:在颈椎横突孔中,可因其增生狭窄,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赘增生而压迫或刺激椎动脉,血流可暂时阻断,或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影响脑的血供。出现以下各种症状:①眩晕;②头痛;③视觉障碍④猝倒;⑤其他的运动感觉或精神障碍。 (5)混合型:亦称复合型。临床上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者,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考点2: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也称“网球肘”。 1.病因及病理 (1)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时,被动牵拉伸肌(握拳)和主动收缩伸肌(伸腕)将对肱骨外上髁处的伸肌总腱起点产生较大张力,长期反复这种动作可引起该处的慢性损伤。另外肌软弱无力的老年文职人员,即使短期提重物也可发生肱骨外上髁炎。 (2)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变化是慢性损伤性炎症。此外,还发现伸肌总腱深处有一细小血管神经束穿过肌腱和筋膜时被卡压,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瘢痕组织形成,成为产生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另外可发生筋膜炎、骨膜炎或关节滑膜炎。 2.临床表现 (1)逐渐出现肘关节外侧痛,用力握拳、伸腕时加重,以致不能持物,严重者细小生活动作均感困难。 (2)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间有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皮肤无炎症,肘关节活动正常。 (3)伸肌腱牵扯拉试验(Mills征)伸肘握拳,屈腕,前臂旋前,肘部外侧出现疼痛为阳性。 3.治疗 (1)限制腕关节活动,尤其限制握拳伸腕动作是治疗和预防该病复发的原则。 (2)压痛点可采用局部药物封闭疗法,只要注射部位准确,均能取得极佳近期效果,能否巩固与是否限制腕关节活动关系很大。 (3)可在桡骨头下方伸肌上捆扎弹性保护带,以减少肌腱起点处的牵张应力。 (4)非手术治疗大多十分有效,极少需手术者。若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疗法,即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松解术。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