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A 考点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措施,全身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了解发病经过,如发病时间、目前流血情况、流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几种类型: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②月经频发: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任何时候发生的子宫出血;④月经频多: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以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方法 诊断性刮宫: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止血目的,必须进行全面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改变。 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涂片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可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 2.鉴别诊断 (1)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 (2)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如流产、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胎盘息肉等。 (3)生殖道感染:如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 (4)生殖道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5)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考点6: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1.发病机制 由多种因素所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减少;LH脉冲频率虽增加,但峰值不高,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LH/FSH比率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 2.病理 子宫内膜的形态往往表现为腺体分泌不足,间质水肿不明显,也可观察到腺体与间质的不同步现象,或在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均。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 3.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易受孕或易于在孕早期流产。 4.诊断 病史中诉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或早孕时流产。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在正常范围内。基础体温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升高仅维持9~10日即下降。子宫内膜显示分泌反应不良。 5.治疗 (1)促进卵泡发育:首选克罗米芬。 (2)黄体功能刺激疗法:于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用HCG2000~3000U,共5次。 (3)黄体功能替代疗法: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10mg,共10~14日。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