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考点5: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要求; 治疗家要经过严格的心理学专业训练和实践,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患者的利益,在治疗中不能谋取物质或情感上的私利。治疗家不是万能的问题解决专家,要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1.心理治疗的原则 (1)关系和谐性;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建立和睦关系的能力反映治疗家的业务水平,倾听是治疗家的基本技能。这种人际关系具有四个特点:单向性、系统性、正式性和时限性。 (2)问题的针对性:针对病人不同的问题,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3)治疗的计划性;事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计治疗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 (4)手段的综合性:要依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处理心理障碍,可考虑使用药物或理疗措施。 (5)严格的保密性:心理治疗涉及个人隐私,不得公布具体资料,包括姓名等,只有病人有伤害他人或自己的倾向时、或法院要求出庭时,才可以公布。 (6)方法的灵活性:在治疗中,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立场的中立性:要保持中立,不替病人做出任何选择和决策。 (8)亲友的回避性:不为亲朋好友治疗,不为熟悉的人治疗,要转介其他专家。 2.心理治疗的医患关系的特点 对医生有严格的要求,包括良好的医德,对病人诚恳、热情和同情,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医生应善于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病人的感受和情感。善于鼓励和激励病人,使他们认识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尊和自信。在不断强化求治动机的基础上,让病人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病人重建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临床会谈中应做到: (1)尊重病人,认真投入; (2)积极发现病人的潜能; (3)确切理解病人的信息; (4)给予反馈,确认聆听结果; (5)领会非语言性表达; (6)着眼于当前的问题。 如果医务人员的语言不当、态度消极、指导失误,医患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变得消极,不但能增加病人的疑虑,加重病人的痛苦,还可能产生“医源性心理障碍”。构成医源性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①产生负面效果的语言暗示;②解释含糊与误诊;③指导失误。另外还须注意因医务人员的态度粗暴、冷淡、行为不良、医德医风不好所引起的消极心理影响。 3.对心理治疗师的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遵守中国心理学会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8~1999年初修订的“中国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道德准则”; (2)有助人之心; (3)有敏锐的观察力; (4)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知识; (5)具备乐观的生活态度。 4.心理治疗过程 (1)治疗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又分为初步澄清问题、说明治疗方式与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建立协调关系。 (2)处理具体问题阶段,目前多数心理治疗师依据来访者的病态行为以及来访者的人格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治病方法。 (3)辅成阶段通过模拟一定的实际生活情景,把治疗延伸进去,必要时可采用补充治疗措施,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