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目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为确保题目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rapid”,“new”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明显优于“a magnetic alloy”。
(3)题目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 1995, 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作为题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用effectiveness作为题名中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问题: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才可使用。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按照欧美国家的习惯,名字(first name) 在前,姓氏(surname / family name / last name) 在后。但我国人名地名标准规定,中国人名拼写均改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因此,若刊物无特殊要求,则应按我国标准执行。如果论文由几个人撰写,则应逐一写出各自的姓名。作者与作者之间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例如: Wan Da, Ma Jun。
(6)摘要的时态:摘要所采用的时态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则:①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②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③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④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等助动词,如: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3)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早先的工作。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
(4)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 the first 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对问题的答案有某些不确定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3)Chicago参考文献格式:该格式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制定,可用于人文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论文,其基本格式为:正文中按引用先后顺序连续编排序号,在该页底以脚注(Footnotes)或在文末以尾注(Endnotes)形式注明出处,或在文末单列参考文献项,以Bibliography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