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础医学必须为临床专业服务,基础医学必须为就业服务”的理念已为广大基础医学教育人士所接受。因此改变课程设置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打破学科界限,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建立新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是当前教改的必然趋势[1]。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于1952年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根据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李薄冰提出在中职护生实施“系统模块教学”的教学模式,具体课程教学与安排原则为:以中职护生能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终极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以系统模块为中心,围绕系统出现的各种疾病展开教学,把基础与临床各课程相关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以课题的形式融为一体。该种模式使各系统模块的知识点相互渗透、贯通,形成一条纵向知识主线,便于学生把握、理解。但从正常到疾病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中职的知识建构层次看,对于太多学科的综合很难从全局和整体上领悟,而且师资和学时及教学目标等问题实践起来将有较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