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当副教授的朋友打来电话:他穷十年精力而新著的一本理论十分新颖、体系完善、市场影响巨大的科普图书,因为未被评审专家认定为学术著作,从而失去了晋升教授的机会。听罢,哑然。
学术著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编著的基础论著、技术理论、应用著作,三是学术专著,这是指作者根据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著作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
而一般对科普图书的界定是,指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普及读物,其特点为科学性强,思想性强,普及面广,有相当大的发行量。问题在于,很多大学里的专家认为,科普图书的写作人,传播的是别人的研究成果,并非自己研究的成果。
学术著作与科普图书都可以是作者自我的新理论、研究新成果,如果按照专家们的认定,那么《时间简史》(作者霍金)、马丁·塞利格曼五部曲(开创心理学一个新时代的著作)、《利维坦》(作者霍布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作者牛顿)等,都要被排除出学术著作的行列了。
其实,学术著作与科普图书的区分,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别,即前者是学术派研究理论新成果,后者为了便于推广新理论(包含自我新理论和别人的新理论)而写得通俗易懂。
很显然,凡是被标识为科普图书者都被排除在学术著作之外,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人文社科的新理论,很多都是积累前人的知识而发掘出来的,很难像自然科学那般提出新观点、新技术,即便是形式的变化,譬如语言文字的表述,也属于重大创新,采用自然科学的机械化斩截或套式排除,是肯定行不通的。
而事实上,《蒙田随笔》《契约论》等被奉为哲学经典学术著作,不仅因其思想观点超前,而且其表达更易为人所接受,更是其销售经久不衰、学者津津乐道的理由。
当前,象牙塔里的中国学者越来越表现出自以为是、缺乏创新、各立山头,这会成为对建设科技强国、民族复兴的阻碍。
前一段时间,有某位知名传媒人在对比我国大型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时,指出谋杀华为、中兴的“凶手”是房地产,但他可能忘记了一个“实话实说”:房地产是怎么被抬起的?很大原因是我们的价值导向、舆论宣传出了问题。总是牢记四大发明、沉缅于中国过去的成功,却不能睁眼看一看当前世界的日新月异,这是中国学术界无法让人忽视的问题所在。
当学术界一方面强调中国已经是科技强国,另一方面却不重视科学普及,甚至对其加以蔑视,只顾躲进书斋写一些“新科技理论”时,还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意欲以科技树立世界新形象,这是很困难的。
连学术著作与科普图书基本的界定与区别都不能做好,那么,请这些所谓“专家”走开;当对科普图书不加区分,其直接被否认为学术著作时,也请媒体别再如此宣传,因为这很可能是贻害子孙的大事!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