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论著写作

北京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0-01-22  来源:本站  作者:

  北京御医学派研究旨在对北京宫廷医学发展源流溯考的基础上,比较宫廷医学同御医学派学术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清末御医及其学术传人生平成就与影响治学特点学术思想,构建御医学派的学术特色与其核心学术思想,论证北京御医学派的存在价值.拟从新的角度探讨研究北京御医学派发展的历史沿革学术特点,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开创北京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新领域.

  研究以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数理统计学和口述史学方法.首先,以二十四史有关医学史料和现存文献稽考为切入点,从内史和外史两个方面,考证御医学派学术发展的源流,确定纳入学派的医家群体,初步归纳学派医家学术思想.其次,设计数理统计研究方案,采用群体样本,选取御医学派医家和北京地方医家东南地区医家西南地区医家医案1188个,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御医学派医家的用药特点;运用口述史学方法收集整理口述史料,佐证与充实文献研究结果.同时,对中医学术流派划分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对大量文字史料中医文献口述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是北京御医学派不同于北京宫廷医学,是对宫廷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御医学派的学术思想突出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强调脏腑气血发病内因,注重脏腑气血的病理机转并运用各种辨证方法整体调理内治与外治有机结合治疗原则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形成了四诊合参以脉为主的诊断思想和组方严谨平妥轻灵药少力宏力求无毒的组方用药特点等,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八纲假说为其核心学术思想;核心分类模式是划分御医学派的新型模式,并对于划分与评价其他中医学术流派适用性;口述史对整理与总结医家学术思想,继承与发掘中医学术有重要意义;御医学派因其独特而庞大的医家群体特色的诊疗技术与学术思想而成为北京中医学术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继承并发展了北京宫廷医学,丰富了中医学术内涵.

  北京御医学派,是民国时期,以清末北京御医及御医传人为代表,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继承与发展宫廷特色的中医学术为主旨,强调脏腑气血异常是其主因,脏腑气血病理变化是其关键,四诊合参以脉为主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整体调理内外并治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法度严谨平妥轻灵药少力宏力求无毒是其组方用药理念,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八纲假说为其核心学术思想的综合性学术流派.其在北京中医教育医疗和学术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至中医学术界的一定领域.

  第二篇北京医学论文样文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

  民国期间,社会几乎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当然这也和清末民初西医教育一直为外国势力所垄断有关.统治阶层无暇顾及医学教育的结果,使医学教育几乎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当局虽偶有教育改革政令,多数情况下应者寥寥.政府的不作为,却也给了医学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1926年至1937年这段时间里,政局相对稳定,民国西医发展也流派纷呈,成为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辉煌时期.

  我国西医教育源于传教士.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另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西医派别之争,在学术上起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也促进了民国西医学术的发展.但这些传教士与国外政府或团体,有些是为本国的侵略政策服务,也有一些是抱着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来到中国办医学教育.所以,我们对西医来华的评价在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负面影响.

  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便是重新去追寻那段历史,尽量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探寻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给历史以应有的尊重:谁为民国的西医教育做出了贡献有哪些贡献民国为新中国的医学教育又贡献了什么如何评价民国的西医教育 由于一篇论文无法面面俱到,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最终选择从四个角度切入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也就是说,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时间维度上对民国西医教育做一个总体的把握.为了研究的方便,把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西医教育本土化及其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本章对民国前期西医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亦作了简要的回顾,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第二章对民国西医高等教育采取了从类型切入,进行分类研究.分类的依据既了各院校的主办者,又创办的时间顺序,分为四类,每一类选取其典型代表进行论述:教会医学在民国期间无论在办学数量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教会西医高等教育便作为第一种类型,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高质量而成为教会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第二种类型为国民政府办西医高等教育(含国立和省立),主要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和上海医学院为例,第三种类型为外国政府或财团办学,主要选择同济作为例子,受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一些实业家开始创办教育——国内私人办学为第四种类型.并且在章末对这四种类型院校的办学经验及其得失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三篇北京医学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为了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切实改善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继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从2001年开始,我国一些医学院校陆续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在我国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育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制定的八年制医学专业教育标准和教育质量监控标准,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的院校课程各异;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八年制医学教育缺乏可比较的外部质量监控和回馈提高机制,这对于八年制医学专业这样一个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属于新办的专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本研究以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基点,遵循科研与国情定性与定量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从教育学的视角,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我国首批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探讨分析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国际上不同地区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的代表——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进行国际比较了解课程改革意向,在医学教育课程设计理论指导下形成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1.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界定医学院校教育课程的内涵;分析影响医学课程设计的因素;总结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步骤.

  2.国外医学课程设置及改革现状,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研究.

  3.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主要包括我国第一批开设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框架结构招生和课程各阶段的情况和特点,差异和分析.

  4.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详细比较两所医学院校课程微观结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方法的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

  1.从国外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现状来看,国际上不同国家关于医学教育作为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认识趋同,其标志是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医学教育项目在不同国家逐步得到推广.课程组织方式多采用了整合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均采取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各国均注重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培养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医务工作者.这些比较中的共性值得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方案设计中借鉴.

  2.从我国第一批试办八年制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比较中可以这些学校的课程在设置时均参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课程,这为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代表进行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在课程设计上各医学院校各不相同,揭示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和没有统一的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标准造成的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方案高度不统一

  3.选取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的代表与美国一流医学院校的代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课程进行详细的微观比较,两校课程设计的差异深层次反映了医学教育属性认识上的差异.此外,由于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医学预科教育时间为4年,导致临床教育阶段时间偏短,毕业后还有1年的实习医师培训(PGY1),这种医学预科与临床训练之间的博弈关系,值得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结合毕业后教育综合审慎.

  4.分析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师关于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结果.多数教师认为在八年制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应采用多学科整合和以器官一系统为基础或以疾病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

  (2)培养目标培养较大发展潜能和较强适应性的卓越医学人才(excellence),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学家.为此,学生应达到9个方面的要求.

  (3)学生毕业时的预期收获采取高层次学习产出的描述方式,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法,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包括基本知识20条;基本技能13条;职业素养11条.

  (4)在我国尚未完善实施44医学教育的政策保障前提下,作为过渡方案,可以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实施3年预科教育2年基础医学教育3年临床教育的课程框架设计.在关键质控点设立质控标准.

  (5)在临床教育资源的选择上,结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更多的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引入到学校临床教学的教育资源中.在临床教学中更加重视标准化病人和模拟实验室虚拟病例的使用.

  研究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课程标准,以提高八年制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

  第四篇北京医学论文范例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机制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世界上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的患病率为1,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本病可造成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晚期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患病10年的患者中至少50不能坚持工作.

  RA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控制炎症症状阻止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维持正常社会活动,最大程度提高患者长期的健康生活质量,延缓/阻断RA骨破坏是治疗的最终目标.RA疾病的活动状态是骨破坏主要预示因素,炎症过程不仅影响局部骨,也可导致远离部位的骨丢失,提示RA的骨破坏与滑膜炎有密切关系.我科室根据活动期RA的病机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活动期RA的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久恋,血凝痹阻经络,病邪深入骨骱,胶着不去,腐蚀筋骨气血,致关节肿痛僵硬,甚导致骨破坏,强调湿热瘀是活动期RA的重要致病机制及骨破坏的病理关键,清热活血法是活动期RA的基本治疗大法[89].

  本研究在RA清热活血法的指导下,以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为依托,以临床疗效确切的清热活血方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ELISA细胞共培养等技术,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三方面,验证了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活动期RA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及延缓骨破坏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有学术价值的研究结果.

  1.通过整理中医对RA认识的历史沿革相关病名症状及病因病机的历代认识,梳理了病证结合治疗RA的诊疗思路.

  2.通过对与湿热瘀致痹相关的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湿热瘀是活动期RA中医病机关键,并且是其骨破坏的病理关键,提出清热活血为活动期RA的治疗大法.

  3.通过整理骨的生理病理在中医文献中的论述和RA骨破坏病因病机及治疗,并综述了中医药对RA骨破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提出RA骨破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各种观点,丰富了中医治疗RA理论.

  目的评价清热活血方药降低湿热瘀阻证活动期RA疾病活动度及放射学进展评价.

  方法分为中药组(清热活血方药组)MTX组(甲氨蝶呤组)中西药组(清热活血方药联合甲氨蝶呤组),进行了为期24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相结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评价RA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的改善;并通过带药随访,采用Sharpvan der Heijde评分对1年期的双手X光片进行评价.

  1.本临床研究按计划共入组了213例受试者,中药组72例,中西药组71例,队列研究的MTX组70例,129例患者完成了24周的治疗.结果表明三组均可降低疾病活动度,中药组中西药组MTX组DAS28评分下降的均值分别为1.911.971.29,中药组和中西药组较甲氨蝶呤组疗效好.

  2.中西药组治疗1个月后,关节功能较之疗前即开始出现明显改善,中药组和MTX组治疗3个月后,关节功能较之疗前开始出现明显改善;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中西药组起效较快,中药组次之,MTX组最慢.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对于改善RA关节功能方面较MTX组疗效好.

  3.中药组中西药组和MTX组在降低炎性实验室指标(ESR)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三组比较中,中药MTX的联合方案在降低ESR方面优于单独应用MTX方案.

  4.随访进入放射学进展评价的合格病例共42例,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各21例,两组Sharp总分骨侵蚀评分及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Sharp评分变化率非常相似,中药组0.24±,0.280.19(0.04,0.29),中西药组0.25±,0.440.15(0.04,0.25).两组不同进展程度的病例数也相似(p等于0.46),无放射学进展者中药组7例,中西药组8例;放射学进展较明显者,中药组3例,中西药组1例.

  5.安全性方面,中药组中西药组和MTX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中西药组和MTX组出现的10例不良事件均与MTX密切相关,而纯中药组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纯中药治疗较之中西药结合治疗MTX治疗安全性更可靠.

  1.体内实验部分——清热活血方药抑制CIA大鼠ThRANK通路以及骨破坏的实验研究

  方法以牛Ⅱ型胶原诱发SD大鼠关节炎模型,以甲氨喋呤治疗为阳性对照药,清热活血方药水煎剂和醇提剂灌胃给药6周.从x光片HE染色骨密度检查多个层次观察CIA大鼠骨关节滑膜增生炎症及骨破坏变化,ELISA法检测CIA大鼠血清骨破坏因子RANKLIL17MIP1a的水平.

  2.体外实验部分——清热活血方药对体外培养的RA滑膜细胞OPGRANKL分泌及破骨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药干预体外细胞共培养体系中OPGRANKL分泌及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1.确立了湿热瘀是活动期RA中医病机关键及其骨破坏的病理关键,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

  1.理论创新首次提出湿热瘀血致活动期RA炎症病变骨质破坏,清热活血方药可以护骨的科学假说,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治疗RA方证对应病证结合治疗理论,阐明临床中药优效的科学基础.

  2.1从干预RA关节骨破坏入手,采用Sharp评分,评价清热活血方药对活动期RA患者骨破坏的影响,为清热活血方药对RA疾病终点结局的影响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2.2从新兴的骨免疫学角度,通过研究Th细胞因子(IL17)OPG及RANKL等靶点探讨清热活血方药对关节骨破坏的全身和局部作用机理,证实了清热活血方药可以护骨的科学假说.

  总之,本研究从临床到基础,深层次的研究了清热活血方药对活动期RA疾病疗效和骨破坏的影响,揭示了中医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RA的科学内涵,为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药治疗RA的护骨机制探索出新的方法与思路.

  第五篇北京医学论文范文格式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评价及远期随访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世界上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本病可造成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晚期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患病10年的患者中至少50不能坚持工作,是世界上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除此以外,RA造成的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也不容乐观.一项研究报道,2001年2003年成都地区仅缓解病情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用药金额就高达2907.39万元,平均年增长率11.6.RA对骨质破坏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经济负担,日益引起国内外风湿病专家的关注.

  RA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控制炎症症状阻止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维持正常社会活动,最大程度提高患者长期的健康生活质量.我科室根据活动期RA的病机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活动期RA的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久恋,血凝痹阻经络,病邪深入骨骱,胶着不去,腐蚀筋骨气血,致关节肿痛僵硬,甚导致骨破坏,强调湿热瘀是活动期RA的重要病机关键,清热活血法是活动期RA的基本治疗大法.

  本研究在RA清热活血法的指导下,以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为依托,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将多家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2例辨证属湿热瘀阻证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71例和中西药组71例,通过24周的临床观察,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RA疾病活动度和病情的控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我中心随机入组并完成24周观察期的77例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研究,以评价中药降低RA疾病活动度控制风湿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远期疗效.

  1.通过整理RA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转归特点的历代认识和当代名医名家认识,总结中医对RA疾病认识的共识,尤其是湿热痹组瘀血阻络为活动期RA关键病机的共识.

  2.在RA辨证治疗古籍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病证结合分期论治RA的诊疗思路早期多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法;活动期多以清热除湿宣痹通络为法;晚期病久伤及气血者以益气养血活血通脉为法,肝肾虚损正虚邪恋者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法;瘀血阻络伴见任何证型,均应配合活血化瘀之品.

  3.通过整理导师治疗RA的经验,总结出导师祛邪为主,兼顾正气的辨治经验;强调整体辩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注重从肝论治;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辨证治疗配合NSAIDsDMARDs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RA的经验观点.

  4.通过整理古籍文献有关生活质量的论述和生存质量评价在目前中医药治疗RA疗效评价中应用,提出生存质量评价可以充分反映出中医药在治疗RA中的优势,应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引入中医治疗RA的临床研究中.

  目的评价清热活血方药对湿热瘀阻证活动期RA疾病活动度和病情的控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远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方法临床试验阶段,分为中药组(清热活血方药组)中西药组(清热活血方药联合甲氨蝶呤组),进行为期24周的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试验研究;开放性随访阶段,对所用中西药种类剂量进行限定后,仍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通过制定完善的随访病例,严格规划并确定随访期随访频率,收集RA疾病活动性以及生活质量相关数据,以期评价中药降低RA疾病活动度控制风湿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远期疗效.

  结果本临床研究按计划共随机入组了142例受试者,中药组71例,中西药组71例,两组间的人口学特征均平衡,各项临床特征基线均平衡,患者人群为病情重度活动病程较短的中年女性RA患者.最终有129例受试者完成了24周的治疗,其中我中心77例.我中心中药组有3例中西药组有5例在随访各时点均失访,最终中药组和中西药组随访病例数分别为35和34例,基线时,随访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均平衡,各项临床特征基线周,最短随访144周,中药组平均随访202.17周,中西药组平均随访203.12周,约为4年.结果表明

  3.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并可保持躯体功能提高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治疗4周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即可开始明显提高穿衣及仪容整理能力起居能力餐具使用能力徒步行走能力日常活动能力.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继续提高,躯体功能明显改善控制在轻度残障范围内.4年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进一步提高,除中西药组的餐具使用能力外,其余两组各维度仍维持在轻度残障范围内.

  基线期HAQ总分和病程疾病活动性压痛关节数患者对疼痛的VAS评价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及炎性实验室指标呈正相关;治疗24周后,两组HAQ总分改善率和疾病活动性改善率肿胀关节数改善率患者对疼痛的VAS评价改善率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改善率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改善率和炎性实验室指标改善率呈正相关;至目前随访时,两组HAQ总分改善率和肿胀关节数改善率患者对疼痛的VAS评价改善率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改善率和炎性实验室指标改善率呈正相关.提示我们在治疗RA时,应注重降低疾病活动性(DAS28评分)减少肿胀关节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炎症指标(ESRCRP),以降低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最终提高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

  4.两组对改善关节功能均有较好的长期疗效.0周时,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均以Ⅲ级所占比率最高(54.9858.82).治疗4周后,中西药组关节功能既有明显改善,治疗24周后,以Ⅰ级所占比率最高(55.89);而中药组则在治疗12周后才见明显改善,治疗24周后,以Ⅱ级所占比率最高(65.72).至目前随访时,两组均以Ⅰ级所占比率最高(73.54vs67.86)(P>,0.05).

  6.降低炎性实验室指标(ESRCRP)方面两组在降低CRP方面,中西药组起效较快,治疗4周后即开始下降,明显早于中药组的12周;在降低ESR方面,两组治疗12周后开始有所下降.至目前随访时,从CRPESR均值上看,两组均较24周时有所上升,中西药组较中药组指标水平略低,中药组ESR基本维持在30mmH以下,中西药组维持在40mmH以下,中药组CRP基本维持在10mgdl左右,中西药组则波动较大.

  8.依从性方面,随访过程中,发现RA患者更换治疗方案原因是多方面的,DMARDs药物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所占比率最大.

  2.临床研究证实了清热活血方药降低RA疾病活动度控制RA风湿病情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及关节功能降低炎性实验室指标的作用,坚持应用作用持续,可以提高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

  1.本研究采用目前公认的RA疗效评价标准(DAS28评分ACR反应标准生活质量问卷中医证候疗效)为工具,高质量的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清热活血方药治疗RA的疗效及安全性.

  2.本研究对高质量的RCT进行长期跟踪随访,比较4年期的远期影响,为中医药(清热活血方药)治疗RA的远期疾病疗效和长期的生活质量改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总之,本研究总结出湿热痹阻瘀血阻络是病情期RA的主要证候,治痹从辛温向辛凉转变;进而从理论到临床,以国际公认RA病情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问卷,评价清热活血法治疗RA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及远期随访疗效,寻找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中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RA的远期疗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Copyright 200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sitemap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为本科与硕士在校大学应届毕业生获得学位提供优秀的学术稿件,为其论文写作学习汇集各专业相关范文. 法律顾问:李京莱律师

  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文献资源存储,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南大教授梁莹辞职原因是什么南大教授梁
  • 制表位的使用--Word论文排版技巧(二
  • 论著与临床研究的区别
  • 论著与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 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Word论文排版
  • 【求助】个案报道可以写成论著么?算一
  • 医学论文怎么写(医学综述个案报道病例
  • 高考作文格式不对扣几分演讲稿格式错了
  • 图表和公式的自动编号--Word论文排版
  • 医学论文写作的五大基本要素
  •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 M] [J] [C]分别代表什么类型的著作
  • 最新文章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三篇
  • 医学类论文种类及撰写规范和须知
  • 天津二中院召开2020年度学术研讨工作推
  • 冷门的学术著作 厚重的人生大书
  • 孔子文化大全 · 论著类朱子语类全五册
  • 电大护理本科论著类毕业论文常见
  • 著作权侵权要怎么认定
  • 怎么判定专著还是编著
  • AA第5届青年天文工作者科技论文写作学
  • 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
  • 2020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何西淼
  • 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步骤解读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