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徐中民的推荐,澎湃新闻记者在其微信公号看到了《科研之路的认识过程——感师恩》《理论系列一:共同发展之路》《张掖市纵横捭阖展其势》等文章,并在中国知网找到了他提到的一篇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8年第3期的 《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共同的发展之路:向心和离心动力学之间的张力》)。在《科研之路的认识过程——感师恩》一文中,徐中民提到自己从“被动接受程国栋的教诲转向了观察他的工作和行为”,迅速完成了《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勾勒出了共同的发展之路,作为个人未来的图景。
徐中民向澎湃新闻解释,《张掖市纵横捭阖展其势》和《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一个是工作实践,一个是生活(方面)的,他把它们总结成共同发展之路。此外还有《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他称这几篇文章讲的一个道理,核心内容一样,都是正反馈环。
对于在《理论与实践(I)》中提到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等观点,徐中民认为这是对的,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这是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他说,夫妻相互之间是一种互补的正反馈环的联系,他身边的同事,一般的家庭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惊小怪啊”。徐中民还称,《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这两篇文章是人文科学,他在单位搞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需要有文史哲的背景,这样才会转化思维方式,但是这中间过程好难,因为要转过身来看边上人的优点。对于这两篇文章的立论,徐中民认为没有问题,因为在此基础上,后面发表了《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一般根本写不上去(备注:难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