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都中,南京堪称英才辈出。在医药学领域,早在1700年前的东晋就有道学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在南朝则有医药学家陶弘景及其佳作《本草经集注》,明朝有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与其传世巨著《本草纲目》,这些医学名著都在南京首次出版问世,给这座古城增光添彩。
葛洪(284—364),字雅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郡句容人,晋朝著名道学理论家和医药学家。葛洪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常常白天上山砍柴,挑到集市去卖,以换取纸币,晚上读书学习至深夜。由于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之人,并著有《抱朴子》《神仙传》《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220卷。
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分内篇和外篇,其书于西晋光熙元年(306)开始撰写至东晋建武五年(317)在建康(今南京)任丞相掾时完稿,其中《抱朴子外篇》50卷,该书汇集了先秦时期特别是魏晋以来道教“神仙之术”之大成的学说,“言神仙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虽然充满着“神仙家言”,是一部系统传播道教神学思想的著作。但其中有关炼丹术(化学实验)和药物学的理论也是备受世人关注的古代科学典籍。他是研究中国古代化学史、医药学史和养生学、民俗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如《登涉篇》对于如何免除蛇、蛟龙、蜈蚣等伤害之道以及辟除百鬼疫病之法均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近百年来,《抱朴子内篇》已经成为研究道教史、哲学史、化学史、医药学史乃至养生学和气功的重要资料来源。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和美国的汉学家研究中国科技史无不把《抱朴子·内篇》作为考究的对象。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学史教授斯蒂芬梅森博士在《自然科学史》中评价葛洪是“公元四世纪最著名的……”此外,他对许多传染性疾病研究方面比前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对天花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等,做了这样的记述“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夭,此恶毒之气……煮葵菜,以蒜齑啖之,即止。”他对天花病所做的详细记载,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均属最早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读了《肘后备急方》后受到启发,从而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赢得了医药界的最高荣誉。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医学家。他出身于士族之家,饱读诗书,传说6岁能文。10岁读葛洪的《神仙传》,15岁时便赋有《灵山志》,被广为传诵。他一生撰医学著作多种,其影响最大者当推《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流传至齐梁时代,版本繁多,内容芜杂。
所谓“集注”,集诸家注解于一书的意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则是此类著作存世年代最早者,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陶弘景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先后撰写有《帝代年历》《天文星经》《古今州郡记》《西域图》《肘后百一方》《药总诀》《效验方》《集金丹黄白方》《大清诸丹集要》《炼化杂书》《本草经集注》等著述,为中国的科学、医药学、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陶弘景一生撰写的一系列医学著作的宗旨,在他的《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得很明确:“盖欲永嗣善业,今诸子侄,弗敢失坠,可以辅身济物者,孰复是先。”由此可见,陶弘景一生为民行善是其根本的宗旨。
李时珍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倾毕生精力,从35岁(明嘉靖三十年)至62岁(明万历六年),历时长达27年之久编著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52卷,分16部,计62大类,收载药物1892种,共约190万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即使在欧美及日本等国,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部书最早是在南京出版的,世称金陵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完稿后,急于刊刻,因这时他已62岁,以求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该书的问世,他曾先后去过黄州、武昌,但却找不到肯刻印的人,当时的官府也不肯出资付梓。明万历七年,李时珍不得已来到南京城联系刻印。可是按李时珍的社会地位,刻印这样一部百余万字的《本草》就不那么容易了。因医术这个行业自古就为世俗所瞧不起,李时珍要提高该书的身价,唯有先请名家为之作序。当时的王世贞,曾独主文坛20年,极负盛名。明万历八年(1580)九月,李时珍由南京城顺江而下来到太仓直塘拜会王世贞。这次会见,李表示“愿乞一言,以托不朽”。而王世贞只是送了一首诗。这样一晃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李时珍住在下关静海寺继续从事医学方面的研究。在此期间,他为《本草纲目》补充了不少内容,待十年之后,王世贞在南京任刑部尚书,李再次来到南京城请王作序。王这时已65岁,病患在身,而因李曾在南京城留居了几年,他的卓越医术曾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声誉不胫而走,书稿也在南京传抄,王这才勉为作序。有了王的序,以后又经过一段周折,书商胡丞龙才予以刻印,从1590年,历时4年,全部刻完,这时李突然谢世,享年76岁。
李卒后3年,《本草纲目》全部刊印完成,首次在南京城出版。《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毕生心血凝聚而成的科技瑰宝。它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成就。《本草纲目》在“正误”条下,毫不犹豫地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提高了中国药物学宝库知识水平和科学水准。李时珍采用历史考证方法,详实地辨析了前任论断中的舛误,对药名、产地、形态、性味、主治、功效、毒副作用等有关内容,都加以辨疑订误,把中国本草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本草纲目》还以病名为纲,以辨证用药为目,列举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诸病的主治药物,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在“附方”中,将药物配伍、组方用药给予后学以示范。所有这些,对中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时珍的医学水平,达到了当时科学的高峰。诚如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所说的那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等科学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辛明水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