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静待花开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大毕业生也即将迎来收获的毕业季。研究生院专题推出“备战毕业季#来自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分享”栏目,特邀部分曾获校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的作者分享宝贵经验,为毕业生学位论文写作支招解惑。备战毕业季,ARE YOU READY?到底有哪些“锦囊妙计”呢?快快学起来吧!
首先祝贺大家,在攻读学位的路上,一路打怪升级已经到了最后一关。学位论文写作是“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过了这一关,就完成了从学生向专业人士转变的飞跃。
回想11年前,也是这早春三月,我与大家一样,在终日的奋笔疾书中度过,内心不免焦虑与紧张。正所谓“得其法者事半功倍”,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写下我的一些经验与心得,与大家共勉。
论文是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的总结,是将多年的所学所得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梳理与呈现的过程。这个原创过程无疑是痛苦的,然而,我们一步步走来,通过对科学问题的一层层抽丝剥茧、字斟句酌的一回回凝练提升、与导师的一次次思辨交锋、自我认知的一重重解构优化,得以形成真正内化的、自我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得以为人类知识的巨网编织新结,让我们终身受益。这样的经历就像陈酿的酒、百炼的钢,无论多少年后,都会始终迷人芬芳、历久弥新,成为你我奋斗青春的最好纪念。
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学位论文答辩之后都会说,在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过程中获得的提升最大,理论知识储备、逻辑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写作能力均有了显著进步,有种打通任督二脉、顿悟武功心法的感觉,内心充盈着灵秀通透和大彻大悟的成就感。人生真正的幸福体验恰恰就是艰辛之后的收获,因此对待学位论文写作,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视压力,并全力以赴。
论文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很多同学一想到写论文就焦虑、逃避。当年的我也是同样的焦头烂额,幸得导师指点:写论文就像跑一场马拉松,谋篇布局、掌握节奏很重要,完成复杂任务的最好办法就是“化整为零”,列出每日计划,并确保执行。这样将任务分解之后,只需每天完成既定目标就可以,从而卸掉心理压力,从容有序地保证写作进度与质量。切不可拖到最后一刻才动笔,寄希望于不眠不休地在几天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疲惫不堪、漏洞百出。
一篇学位论文的整体框架与逻辑十分重要。在写作之前,要先提炼问题、列出主线,进而紧扣核心问题,逐层对研究结果展开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剖析,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削枝强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各章节之间要有机联系、逻辑清晰,切忌结构松散、“只见树叶,不见森林”。要做到这一点,与导师的充分讨论和交流十分重要,切不可闭门造车。
在引言部分尤其要结构紧凑、重点突出,要在论文的研究主题范围内进行文献综述,不仅要“述”更要有“评”,要在对文献进行梳理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按照“别人都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我要做什么—我打算怎么做”的逻辑进行呈现。
实验结果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不仅表述要准确,还要理解所采用的实验方法的原理,把实验结果与原理联系起来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挖掘实验结果背后的理论规律与实际应用意义。大家写作时,可以分步骤完成,“先有骨架再添肉”,先做到完成再力求完美:第一次成稿时完成对所有实验结果的描述,并力求每句话、每个数据都表述精准、科学;之后再对照结果去关联文献,加入分析;最后再通读全文,思考和提炼结论与意义。
学位论文是学术作品,会跟随我们一生。学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都会将其长期保存,也会向社会公开供研究者查阅与参考。因此,要像打造传世佳作一样去精雕细琢、反复打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论文写作一定要严谨规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要得当,文中的图、表制作要精益求精,术语、公式、单位、引用文献均要符合规范。一点小技巧是写作之前就要查阅相应的规范与要求,细致认真地按照规范进行写作,否则若完稿之后发现格式不对再修改,则很容易出现遗漏,造成“满目疮痍”。
最后,希望大家能劳逸结合、加强营养,无论身处何方都始终能勤思笃行、追求卓越,谱出一篇高质量的佳作!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