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纸质接种记录在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导致儿童漏种和重复接种,世界上许多国家尝试采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这一问题。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IIMS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受种者免疫信息,为决策部门维持高疫苗覆盖率提供帮助的具有保密性质的系统[1].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建设IIMSs,至今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从接种率评估、查漏补种等多个方面为设计和调整预防接种策略提供了参考[2].2006年起,我国开始推行IIMSs,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渐建设了省级IIMSs平台以及与各预防接种门诊(客户端)联接的网络,预防接种医生通过IIMSs中的客户端软件,可以及时将儿童预防接种数据上传IIMSs管理平台[3].充分利用IIMSs管理预防接种个案可以大大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和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010年,我国建立了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网络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直报管理系统,收集卫生保健工作者报告的疑似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此类系统的缺陷是报告不足和有。美国的疫苗不良反应系统采用的、受接种者网络自主填报的监测方式。医生、厂家、接种者和受种者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报告不良反应,性和报告率大大提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