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对每位先证者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其一般情况、家庭史、发病情况等,以了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二级以上亲属未统计),对患病亲属进行随访,以确诊是否患病。一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的父母、子女及,二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所有病例、对照均用EPI info 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例二,骨显像是核医学显像中的常规项目,骨显像中出现单个肋骨阳性病灶的情况偶尔会遇到,我们的团队对遇到的此类情况没有放过,我率领研究生对发现的两个病例追踪到底(查找病历、搜集影像学资料和确认病理学诊断),明确了肋骨海绵状血管瘤和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最终诊断,成功又在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发表了两篇 SCI 文章。
临床研究有很多种,大规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是最好的,但是根据目前国内医院的实际状况和多数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完成这样的研究可能难度很大;而对于回顾性研究和断面研究,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临床患者多、病种全,只要能静下心来汇总数据、把握好如何做统计,发表临床文章并不困难,在此举例说明。例一,基底节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这是我带领研究生进行的针对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国人群的最大样本数的 99mTc-TRODAT-1 SPECT/CT 前瞻性研究,研究发现基底节高水平表达的 DAT 在初诊未服药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最为显著,而 DAT 会随病程的进展而降低、DAT 和病程呈负相关,研究证明 DAT 高表达与此病的早期发病密切相关,而随病程进展代偿性改变会下调基底节高水平表达的 DAT。文章主要使用了 T 检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该研究发表于 Annuals ofNuclear Medicine。
例二,正电子符合线显像纵膈肿物靶本底比值最优化的回顾性研究。正电子符合线纵膈肿物显像的本底选择是临床核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带领研究生对五种本底(气道、脂肪、纵膈软组织间隙、大血管和心脏)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本底的选择对正电子符合线显像的结果影响很大,而最佳的本底应该是大血管。该研究对核医学纵膈肿物显像良恶性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主要使用了方差分析和 ROC 曲线分析的统计方法。文章发表 于Nuclear Medicin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