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蕴涵着丰富的意义,不愧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对文献进行综述成为所有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1]大数据时代,当传统的文献综述(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view)因为主观性和难以避免的偏见在国内饱受诟病时,国际上具有普适性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Systematic Review Methodology)却已崭露头角。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人们借助互联网,利用不同的数据库和多种检索与分析技术,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某一专题研究进展,并得出和检验研究结论的标准化文献研究方法。那么,教育研究领域如何规范地开发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的价值何在?对此,本文拟就教育研究领域的系统性文献综述进行案例分析、步骤介绍和价值阐释,以就教于方家。
2001年,方法学家佩蒂葛诺(Pettigrew,M.)把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文献综述”(Narrative Reviews)和“系统性文献综述”。其中,叙述性文献综述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文献进行描述的描述式综述;二是在描述的基础上对文献有所批判的批判性描述式综述。[2]2011年,杰森(Jesson, J. K.)指出,叙述性文献综述就是传统文献综述。[3]2016年,奥马尔(Omar, S. A. R.)提出了传统叙述性文献综述(Traditional Narrative Reviews)的说法。[4]综合三位方法学家对文献综述的区分,可以将文献综述分为传统文献综述(包括描述式综述与批判性描述式综述)和系统性文献综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巨量的文献信息需要全面而精巧的“拆解”和“重构”技术。 [8]国外先后开发出来的文献综述评价工具为分析案例提供了可靠的评估工具。海倍(Haber, S. L.)等人针对医药领域量化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发展的评价指标达24条之多,[9]而迪肯佩(Diekemper, R. L.)等人在测试、比较、提炼和再测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系统性文献综述评价工具,[10]明确包含了质性研究综述的评价指标。我们综合两个评价工具的评价指标,形成10条最基本的核查标准,由两位研究者(分别记为R1和R2,即本文第2、3作者)独立对照核查其在所选三篇综述中的出现情况:没有出现记作“0”,出现但不精确的记作“1”,精确出现的记作“2”。此处的“0”“1”和“2”具有统计学上的定序和定距意义,可以用来进行加减运算,[11]相加之和作为该篇综述所用方法在本文核查评定的得分。得分越高,代表着该类综述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越强,见表2和表3,表中*突出了R1与R2不同的核查评定结论。
不同领域的研究文献,其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强度不同,评估文献质量就是指检查文献中研究设计的研究强度。研究设计的研究强度从弱到强依次排列,构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强度等级。一级:轶事;二级:专家观点;三级:个案报告;四级:代表性调查;五级:个案控制研究;六级:定群研究;七级:双盲随机控制测试;八级:系统性文献综述及元分析。[3]杰森等人指出,在药物研究中,双盲随机控制实验(Double-blinded, Cross-over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s)是黄金标准。[3]社会科学研究因其无处不在的实践价值和伦理关切,实际上无法完全采用黄金标准。所以,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应用的文献评估标准可以突破黄金标准,采用包含质性研究文献评估指标的系统性文献综述评价工具来评估文献的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