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ERP软件的选型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类。定性研究主要可采用的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评述法(NGT)、德尔菲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这类方法主要依靠研究专家或项目关键人物对软件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以确定对各个软件选型方案的优先顺序,进而做出软件选型的决策。目前国内外对软件选型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定量研究上,包括统计学模型、成本因素法、CPN 方法、决策树法、故障树的方法、影响图法、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近年来,基于规则的系统法、灵敏性分析法、Monte Carlo 模拟法、ID3 算法以及LA-LEARN 算法的定量研究增多;并且,模糊数学和粗糙集模型也被运用到了软件的选型评价中。
ERP软件起源于国外,除了常用的模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之外,其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定量分析上,比较多的采用各种算法、线性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例如院Ufuk CeBeci(2009)运用平衡计分卡,选取关键指标(KPI),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ERP 软件的选型进行了研究。而Dale J. Barr& Austin F. Frank 则主张采用多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来进行ERP选型的决策等。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多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一个ERP项目,要想成功实施应当考虑五个因素:(1)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2)充分授权,让团队成员做线)充分利用第三方的技术和知识;(4)计划与企业流程变革同步;(5)以满意心态为标准(Brown Carol V. & Vessey Iris,2003)。但是,笔者认为这五个因素还是不够的,至少还应当加上ERP的恰当选型这个因素。因为只有ERP选型恰当了,才能增加ERP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关于ERP的选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对此,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A.T. Jarmoszko & Michael Gendron通过对白俄罗斯企业ERP选型的案例研究,指出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实施ERP 系统,或者进行ERP的选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软件的来源问题:是建立自己的ERP,或者购买地区供应商的软件,还是全球性供应商的?这个问题,对所有国家的所有企业都是适用的,但是本文中,我们只研究同类型的软件供应商之间应如何进行取舍的问题。M.Lynne Markus & Cornelis Tanis(2000)主张从企业战略、软件配置、技术平台、管理及执行四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多层次ERP 系统地实现。而Ufuk Cebeci(2009)则运用平衡计分卡,选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21 个关键指标(KPI),对ERP的选型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