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前些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响因子波动的案例:《晶体学报 A》(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原是一家不起眼的 SCI期刊,影响因子只有 2.0,但是该刊二〇〇八年发表了一篇名为《SHELX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SHELX)的综述文章,意外获得超高引用,该刊的影响因子从二〇〇八年的 2.0突然飙升到二〇〇九年的 49.9,再到二〇一〇年的 54.3,它在 JCR报告中的排名从两千名开外火箭般蹿升至全球第二名!
创办于一九五〇年的《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可谓当之无愧的 “神刊 ”,它多年来影响因子位居全球前列,已经连续十一年蝉联第一。以二〇一六年为例,其影响因子高达 131,领先排名第二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 59)两倍不止,领先排名第九的Nature杂志(影响因子 38)三倍不止。
许多盲目崇拜影响因子的人,只知对这种 “神刊 ”顶礼膜拜,却很少注意到,《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如此惊人的影响因子,主要归功于它的两种报告:一种是一九七九年至今逐年发表的《癌症统计报告》(Cancer Statistics),另一种是不定期发表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1999,2001,2005,2011年)。
如果要想知道综述文章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引用数,可以参考学者莫伊德(H. F. Moed)等人一九九五年的一项研究,他们比较了两份顶级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和《美国化学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引用数据,结果表明,德国《应用化学》综述影响因子是论文影响因子的两到三倍,是技术报告影响因子的四到五倍,这从数量上证明了综述确实具有引用优势。
这家法国期刊的极端做法尽管耸人听闻,但在西方学界绝非孤例。创刊于一九六四年的英国季刊《固体化学进展》(Progress In Solid State Chemistry),从八十年代始将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从先前的十余篇削减为四篇左右,相当于每期只发一篇文章了,并于一九九八年开始逐渐由论文期刊转型为综述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