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G. Gurley和Edward S. Shaw阐述了金融和经济的关系,各种金融 在储蓄——投资过程中的转化作用。Shaw认为金融的作用在于把投资者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者的投资,从而提高全社会生产性投资水平。他们还将政府购买商品劳务或转移支付时发行的“外在货币”和政府购买私人证券时发行的“内在货币”进行了区分,在不同的条件下,外在货币和内在货币对财富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转移有着不同的作用。
Hugh T. Patrick指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两种可能:需求追随型(demand following)和供给领先型(supply leading)。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这两种关系成为20世纪90年代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需求追随型”强调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导致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从而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即经济增长推动金融的发展。“供给领先型”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领先于经济主体的需求,金融 和金融系统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来推动经济发展。Patrick还强调“需求追随型”和“供给领先型”结合起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两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不同经济体,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一个最有的顺序理由。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供给领先型的金融发展占主导地位,这为技术创新和投资融资提供了可能。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大概属于“供给领导型”的金融发展路径。
Raymond W Goldsmith(1969)探讨了一国决定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阐明了这些因素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渠道。
以Ronald I. Mckinnon和Edward S. Shaw为代表的MS学派的产生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他们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断,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部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经济发展的前提是金融不能处于抑制状态,他们批判了当时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主义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假设都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为此,他们主张“金融深化”,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主张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Ronald I. Mckinnon和Edward S. Shaw的追随者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发展完善,建立比较规范的梳理模型,对金融抑制的有害之处和金融自由化的有意之处进行了严格的论证,然而并没有突破Ronald I. Mckinnon和Edward S. Shaw所建立的理论框架,以至于提出的政策部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在70,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以失败而告终,而我国台湾,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20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转载请保留 .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施的金融抑制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Ronald I. Mckinnon和Edward S. Shaw所开创的金融发展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四、 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