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内科学 > 心脏病学

第八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时间:2009-06-24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三)心律失常 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 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五)全身症状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二、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逆分裂,第四心音及舒张期奔马律等。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则多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少数病例因心肌梗塞累及心外膜而发生心包摩擦音,多见于发病后1-2天, 可持续存在数日,心力衰竭者两肺可闻及湿罗音,血压常有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

  (一)特征性改变

  1.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

  2.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3.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病理性Q波。

  (二)动态性改变

  1.超急性期 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急性期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持久不退。

  3.亚急性期 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

  4.恢复期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此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

  (三)判断部位和范围 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表3-8-2)。如V1、V2、V3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侧壁,Ⅱ、Ⅲ、aVF反映下壁。Ⅰ、avF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变。根据上述变化可初步判断何支血管受累。

  二、超声心动图 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可检出梗塞部位室壁变薄和运动异常,检测左心室功能,并协助室壁瘤的诊断。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静脉注射99m锝-焦磷酸盐、血液中的99m锝-焦磷酸与坏死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结合,坏死区心肌显象,正常心肌不显象。

图3-8-1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图3-8-2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图3-8-3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恢复期

表3-8-2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
导联前间隔局限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下壁下间壁下侧壁高侧壁正后壁
V1
V2
V3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二节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 第三节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
  • 第一节 总论
  • 第八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
  • 第四节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
  • 第七节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
  •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
  • 第五节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 第十节 心肌疾病
  • 第十一节 心包炎(Pericarditis)
  • 第十三节 心性猝死
  • 第九节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Congenita
  • 最新文章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 第三节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
  • 第四节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
  • 第五节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
  • 第七节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
  • 第八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
  • 第九节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Congenita
  • 第十节 心肌疾病
  • 第十一节 心包炎(Pericarditis)
  • 第十二节 梅毒性心血管病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