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其他医学科目 > 放射诊断学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时间:2009-07-13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一)分类

  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Primary tuberculosis)原发型肺结核为初次感染所发生的结核,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初期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微咳、盗汗及食欲减退等。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1)原发综合征: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组织后,多在肺中部靠胸膜处发生急渗出性的原发病灶。其周围肺泡内充满渗出液而形成病灶周围炎,范围多数为0.5-2cm。结核杆菌自原发病灶所属淋巴管蔓延到肺门淋巴结。淋巴管因感染发炎而增厚,表现为数条索状致密影把原发灶与肺门连接在一起。结核的感染引至肺门淋巴结后,淋巴结迅速发生干酪化。原发病灶周围炎范围较小时,可以出现原发病灶一淋巴管炎一淋巴结炎三者组成的哑铃状双极现象(图3-21)。肺内原发病灶绝大多数在4-6个月内吸收。病灶如产生干酪性变,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机体产生免疫力,干酪样物质逐渐浓缩,原发病灶纤维化,钙化而愈合。有些患者因机体抵抗力差,侵入的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致原发病灶进行性发展。病灶可直接向周围肺组织扩展,或者干酪性变、液化,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空洞。尚可经支气管向肺内其它肺野播散。有的还可连累邻近胸膜、心包,有的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或直接侵入邻近支气管而产生肺不张。

图3-21 原 发 综 合 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病灶易于吸收消散,病灶较小时也常被掩盖。但淋巴结炎常伴不同程度的干酪坏死,愈合较慢,当原发病灶已被吸收或被掩盖而不能发现时,则原发型肺结核即表现为肺门部有肿大淋巴结或纵隔淋巴肿大,是为胸内淋巴结结核。

  X线表现:根据肿大淋巴结的轮廓清楚与否,分为二型:

  ①肿瘤型:特异性的结核性肉芽组织和淋巴结内的病灶周围炎使淋巴结显著肿大。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的致密肿块影片(图例-22)。气管旁的淋巴结肿大,表现为上纵隔两旁的凸出影;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群则位于肺门区,以右侧为显著;气管隆突下淋巴结肿大时,在正位上不易显示,必须斜位或侧位检查才能辩认。

  ②炎症型:主要为肿大的淋巴结同时伴有淋巴结周围炎,X线表现为肺门影增大,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楚(图3-23)。

图3-22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肿瘤型

图3-23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炎症型

  淋巴结内的干酪样病灶难以完全吸收,逐渐通过纤维化、钙化而愈合。有时只部分愈合,成为体内潜伏病灶。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图3-24,3-25)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侵入血循环引 起全身性粟粒性结核。若少量结核菌在一段时期内分批进入血循环,则成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图3-24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图3-25 侵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粟粒型结核(Acute miliary tuberculosis)X线表现为两侧肺野内均匀一致、大小相等的、从肺尖到肺底的粟粒状致密影。所谓“三均匀是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特征性改变。粟粒直径约2mm左右,边界较清楚。如伴有病灶周围炎时,则边缘较模糊。经过适当治疗后,病灶可在数月内逐渐吸收,偶尔以纤维硬结或钙化而愈合。

  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hronic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由于病灶系多次血行播散形成,故X表现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而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三不均匀”现象为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特点。病灶的分布一般自一侧或两侧肺的上野开始,逐渐向下蔓延。陈旧的硬结灶大部位于肺尖及锁骨下,新的渗出或增殖病灶大部位于下方。本型结核发展较慢,经治疗新鲜病灶可以吸收,陈旧病灶多以纤维钙化而愈合。

  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图3-26,3-27,3-28) 浸润型肺结核系继发性肺结核,为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已静止的原发灶复发或播散为其内源性,亦可为外源性再感染。早期浸润病变,多局限在一侧或两侧的肺尖和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范围较大者也可弥漫于整个肺段或肺叶(多在右侧)。病变发展较复杂,早期浸润可以完全吸收,但一般多为时好时坏的慢性过程。故X线表现为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如渗出、增殖、干酪化、结核空洞、纤维性变及钙化、播散等都可见到,但一般以某种性质的病变为主。

图3-26左上浸润型肺结核,锁骨上区浸润,软性病灶。

图3-27 两肺上部浸润型肺结核,有炎淋巴管,
右肺有渗出病灶及薄壁空洞,左肺上部厚壁空洞。

  X线表现:常为多种多样的表现。多见于肺尖和锁骨下渗出病灶,边缘模糊片状影,甚至可累及整个肺段或肺叶,以右肺上叶多见。其中可有空洞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以单发或多发,洞壁厚薄不一,视其周围炎性浸润程度不同而异。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疾病-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急腹症-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放射诊断
  • 第七节 颅脑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八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放射诊断学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