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基础医学 > 病理生理学

附 高原适应不全症(高山病)

时间:2010-04-23  来源:医家园  作者:病理生理学

  呼吸加深,可提高肺泡膜弥散功能,使肺泡氧进入肺泡壁毛细血管增加。我国健康成人静息时氧的弥散量为23毫升/0.133千帕(1毫米汞柱)/分,每分钟约有250毫升的氧弥弥散入血,供组织代谢需要。缺氧时,由于呼吸加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增多和肺泡容量增加,同时开放的肺毛细血管数也增多和毛细血管扩张,这样就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面积,血液从肺泡摄取较多的氧。如果这种代偿能力弱,可促使高原反应发生。

  缺氧时,向组织输送氧的能力提高。正常人在海平地区安静状态下,平均每分种100毫升血给组织输送约为5毫升氧,正常心脏每分输出量约为5000毫升,那么每分钟就有250毫升氧输送给组织。在高原地区,一方面心脏活动增强,每分输出量增加,组织血流量增多;另一方面,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增多,增强携带氧的能力。这样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补偿组织代谢对氧的需要。如果这种代偿适应能力降低或尚未建立起来,也易发生高原反应。

  初进高原,由于呼吸加强,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还可引起低碳酸血症和呼吸硷中毒。PaCO2降低,可引起脑血管收缩,部分抵销缺氧引起脑血管扩张的反应,容易发生意识丧失。

  (二)高原昏迷

  进入高原地区较高高度,有少数人可发生昏迷。在昏迷发生前,常有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昏迷发生后常出现阵发性抽搐,大小便失禁,病人瞳孔常缩小而固定,或忽大忽小;少数病例有肢体强直或肢体弛缓性瘫痪。1/5的病例眼底有小动脉痉挛,静脉扩张,视网膜乳头水肿。

  高原昏迷常在3500米以上的高度发生。根据67例发病高度统计,3500~4000米发病11.9%,4000~4500米发病28.4%,4500~5110米发病59.7%。一般进入高原后1~10天内发病。

  高原昏迷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缺氧(见缺氧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早期可能由于缺氧,氧化过程障碍,能量供应减少,而致脑细胞功能降低。正常脑内ATP贮存量很少。ATP是推动“钠泵”的能源。ATP减少。“钠泵”作用减弱,则钾与钠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减小,膜电位降低。人吸入含8%氧的混合气体3~5分钟,脑电就出现每分钟2~7次的慢波。高山运动员在减压舱内,当减压到相当于9000米高度大气压力时,脑电α波减少,慢波增多,出现神经细胞功能抑制现象。

  缺氧进一步加重,ATP形成更加减少,不能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细胞内钠离子增多,氯也进入细胞内,水随之进入增多,发生细胞内水肿。大白鼠实验性缺氧,有4~6%的大白鼠发生细胞内水肿。1962年印度士兵急性高山病死亡率病例中,3/4有脑水肿病变。

  除神经细胞水肿外,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发生水肿。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周围神经胶质细胞水肿,可以压迫血管;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有的呈疱疹状向管腔突出或脱落,使血管腔狭窄或堵塞,造成脑微循环障碍,缺氧和脑水肿进一步加重。

  严重缺氧,还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二氧化碳排出减少,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缺氧,可使脑血管失去自家调节,而引起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通透性升高,组织间液和脑脊液生成增多。有的实验证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到6.65kPa(50mmHg),脑脊液平均增加55%,脑脊液压力由正常0.69~1.78kPa(70~180毫米水柱)升高到2.82kPa(285毫米水柱)。在西藏地区高原昏迷病人,有人测定过10例脑脊液,其中7例脑脊液压力升高。

  脑水肿(包括细胞水肿和间质水肿)和脑脊液增多,使颅内压升高超过3.96kPa(400毫米水柱),可压迫脑的小血管,动脉血灌流明显减少。高原昏迷的许多临床症状是由于缺氧和颅内压升高所引起的。

  (三)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发病率较高。一般由海平地区初入高原或重返高原一周内发病。据218例高原肺水肿发病与高度的关系统计,3500~4000米,占28.3%;4000~4500米,占34.4%;4500~5100米,占37.3%。

  高原肺水肿发病急骤,临床症状除有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外,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开始为干咳或有少量痰,以后即咳出均匀混合、稀薄的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呼吸急促,有时每分钟高达30~40次。病人惊恐不安,心慌、胸闷、紫绀、两肺满布湿罗音。

  高原肺水肿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广泛的呈片块状分布的肺泡水肿,偶而可见透明膜形成(这是肺泡水肿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所致)。肺水肿最早在血管周围间隙形成(间质水肿),当这些间隙扩张,压力超过了肺泡压,则液体进入肺泡。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充血,偶而可见血管周围有出血。

  高原肺水肿发生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以往推测可能是肺静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近年来应用心导管直接测定肺动脉压、楔压(wedge pressure)、肺静脉压和左心房压力,发现高原肺水肿病人动脉压升高,楔压正常或降低,肺静脉压和左心房压力正常。因此可以排除左心衰竭或肺静脉收缩而引起高原肺水肿的论点。

  高原性缺氧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随着高度增加,肺动脉压也增加(图3-8)。在单纯性缺氧,肺泡氧分压降到7.98kPa(60mmHg)以下,也引起肺动脉压升高。曾进高原患过高原的肺水的人,肺动脉对缺氧敏感性升高,则很快发生肺动脉高压。Hultgren观察了5例曾患过高原肺水肿的人,在海平地区,安静时的肺动脉压平均为1.84kPa(13.8mmHg),肺泡气氧分压降到5.99kPa(45mmHg),肺动脉压平均为3.06kPa(23mmHg),有两例高出正常的范围(图3-9)。高原肺水肿的发生与肺动脉压升高有关,但是肺动脉压升高是如何引起肺水肿的,现在还不清楚。有人推测肺动脉收缩是区域性的,高山缺氧时可能引起一部分肺动脉收缩,另一些小动脉尚未收缩,则肺的血流大量进入肺动脉尚未收缩的区域,因此这些局部的微循环中血量增多,流体静压增加,液体向血管周围间隙转移增多,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超过淋巴液回流量,则引起肺水肿。所以高原肺水肿在X线下看到的往往呈片块状分布。

图3-8 不同高度肺动脉压的变化  

图3-9 人缺氧时肺动脉压的变化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附]:高血压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 第四节 疾病时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
  •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缺氧--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