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基础医学 > 病理生理学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时间:2010-04-23  来源:医家园  作者:病理生理学

  二、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障碍

  严重缺氧,如低张性缺氧者PaO2低于4kPa(30mmHg)时,组织细胞可发生严重的缺氧性损伤,器官可发生功能障碍甚而功能衰竭。

  (一)缺氧性细胞损伤

  缺氧性细损伤(hypoxic cell damage)主要为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的变化。

  1、细胞膜的变化 在细胞内ATP含量减少以前,细胞膜电位已开始下降。其原因为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离子顺浓度差透过细胞膜。

  (1)钠离子内流:Na+内流使细胞内Na+浓度增加,可激活Na+-K+泵以泵出Na+,从而消耗ATP。ATP消耗量增多可促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增强,严重缺氧时,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使ATP生成减少,以至Na+-K+泵不能充分运转,进一步使细胞内Na+增多。细胞内Na+的增多促使水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堵塞微血管,加重微循环缺氧。

  (2)钾离子外流:K+外流使细胞内缺K+。而K+为蛋白质包括酶等合成代谢所必需。细胞内缺钾将导致合成代谢障碍,酶的生成减少,将进一步影响ATP的生成和离子泵的功能。

  (3)钙离子的内流:细胞外Ca2+浓度比胞浆中游离Ca2+高1000倍以上。细胞内Ca2+逆浓度外流和肌浆网、线粒体逆浓度差摄Ca2+均为耗能过程。当严重缺氧时使细胞膜对Ca2+的对通透性增高量Ca2+内流将增加;ATP减少将影响Ca2+的外流和摄取,使胞浆Ca2+浓度增高。Ca2+增多可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可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引起溶酶体的损伤及其水解酶释出;还可激活一种蛋白酶,使黄嘌呤脱氢酶(D型)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O型)。由此增加自由基的形成,加重细胞的损伤。

  2、线粒体的变化 细胞内的氧约有80-90%在线粒体内用于氧化磷酸化生成ATP,仅10~20%在线粒体外用于生物合成、降解及生物转化(解毒)作用等。轻度缺氧或缺氧早期线粒体呼吸功能是增强的。严重缺氧首先影响线粒体外氧的作用,使神经介质的生成和生物转化过程等降低,当线粒体部位氧分压降到监界点0.1kPa(<1mmHg)时,可降低线粒休的呼吸功能,使ATP生成减少。呼吸功能降低主要因脱氢酶活性下降,严重时线粒体可出现肿胀、嵴崩解、外膜破裂和基质外溢等病变。

  3、溶酶体的变化缺氧时因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多,和脂肪氧化不全使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增多。导致酸中毒。pH降低可引起磷脂酶活性增高,使溶酶体膜磷脂被分解,膜通透性增高,结果使溶酶体肿胀、破裂,和大量溶酶体酶的释出,进而导致细胞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溶解、坏死。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

  脑重仅为体重为2%左右,而脑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之15%,脑耗氧量约为总耗氧量的23%,所以脑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灰质比白质的耗氧量多5倍,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降低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等。慢性缺氧者则有易疲劳、思睡、注意力不集中及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而死亡。正常人脑静脉血氧分压约为4.53kPa(34mmHg),当降至3.73kPa(28mmHg)以下可出现神经错乱等;降至2.53kPa(19mmHg)以下时可出现意识丧失;低达1.6kPa(12mmHg)时将危及生命。缺氧引起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主要是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细胞肿胀及脑水肿。

  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机制较复杂。神经细胞膜电位的降低、神经介质的合成减少、ATP的生成不足、酸中毒、细胞内游离Ca2+增多、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细胞水肿等,均可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而神经细胞结构的破坏、当PaO2低于6.67kPa(50mmHg)时,可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与酸中毒还使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导致脑水肿(图3-5)。脑血管扩张、脑细胞及脑间质水肿可使颅内压升高,由此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

图3-5 缺氧时脑水肿发生机理

  (三)外呼吸功能障碍

  急性低张性缺氧,如快速登上4000m以上的高原时,可在1-4天内发生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出血性泡沫痰、肺部有湿性罗音、皮肤粘膜发绀等。因高原肺水肿的动物模型难以复制成功,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为肺水肿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故有人强调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的作用。可能缺氧所致外周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和肺血量增多;加上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使肺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由于肺血管收缩强度不一,致使肺血流分布不均,在肺血管收缩较轻或不收缩的部位肺泡毛细血管血流增加,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从而引起压力性肺水肿。也有人强调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因为患者支气管肺泡洗出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并有大量肺泡巨噬细胞,可测得补体C3a、LTB4、TXB2等;尸检可见肺泡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透明膜形成。但高原性肺水肿不同于其它原因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前者经休息、氧疗或下山后短期内即可痊愈;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治疗往往要数月后才能痊愈。肺内血压高和流速对微血管的切应力(流动的血液作用于血管壁的力与管壁平等方向的分力)可能是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一个因素。肺水肿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可使PaO2进一步下降。

  PaO2过低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抑制,肺通气量减少,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附]:高血压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 第四节 疾病时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
  •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缺氧--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