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旋转皮瓣:在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设计一皮瓣,沿一定轴线旋转而复盖创面。供皮区遗留的创面,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作辅助切口后缝合(图1-66)尽量使缝合线与皮纹平行。如因供皮区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可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三)交错皮瓣(或称易位皮瓣,常用的有Z字形成的瓣W皮瓣等)通过皮瓣位置相互置换,达到松解张力,增加挛缩方向的长度,以改善局部的功能与外形。常用于线状、条索状及蹼状疤痕挛缩的松解。做成对偶三角形(Z形)然后互换位置即可延长挛缩方向的长度,三角形皮瓣的角度愈大,则其增长的长度也愈大(图1-67、68)但角度太大时常因两侧皮肤松动受限。不易达到转移目的。一般以60度为宜。两个三角瓣也可以根据需要作成一大一小。在疤痕较长或局部为狭长部位,也可以作连续几对三角形皮瓣,以解除挛缩。同一段距离,作单Z(一对)转移不及多Z(多对)转移延长的效果好(图1-69)。
局部皮瓣手术中注意事项:首先应依据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在邻近的部位设计皮瓣,并画出切口线。力求避免形成新的明显畸形。切开皮肤后将皮下组织作锐性分离。操作要轻柔,勿损伤下重要神经血管。皮瓣要求厚薄均匀,不可挤压折叠。术中就应注意皮瓣的活力。若肤色红润,远端力缘有出血,轻压皮瓣充血反应良好,证明活力好;如皮瓣远端苍白,边缘不出血,说明动脉供血不足或血管痉挛,可用温盐水湿敷,数分钟后,颜色好转始可转移。如皮瓣颜色发绀,则静脉回流不畅,可将皮瓣远侧抬高,或缝合后给以适当的压力包扎即可好转。皮瓣上不宜有疤痕,以免影响血运。止血应完善。然后分层缝合,并使皮瓣四周张力均匀。如缝合线附近肤色发白,可能张力较大,应做适当的调整,以减少皮肤的张力。
(1)各种缺损及推进滑行皮瓣的设计 (2) 修复缝合后
(1)各种缺损及推进滑行皮瓣的设计 (2)修复缝合后
图1-65应用推进皮瓣修复缺损
三角形缺损可利用其一侧皮瓣旋转修复 圆形缺损利用邻近旋转皮瓣修复
图1-66 旋转皮瓣的转移与缝合
六、远处皮瓣
(一)直接皮瓣:创面缺损较大,局部无足够的皮肤转移修复时,可于身体其它合适部位设计一皮瓣直接转移到缺损部位以修复创面(图1-71)使皮瓣完全愈合后,蒂部经过血运阻断试验,再将其切断修整。例如手部皮肤撕脱伤合并肌腱断裂或神经损伤时,当修复肌腱神经后,应在腹部身体其它合适部位,设计一直接皮瓣,将手部创面完全覆盖。待3~4周伤口愈合后,即可断蒂。晚近,应用薄皮瓣转移(即仅含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断蒂时间常可提早至术后6~10天。
图1-67 Z形皮瓣修复颈条索状疤痕挛缩(可延长挛缩方向的长度)
图1-68 单Z与多Z成形术延长程度比较
图1-69 五瓣成形术的设计与转移
(二)管形皮瓣:简称皮管,在选定的部位作二平行切口,其长宽之比,一般不超过2:1;在皮肤血运较好的部位如颈部,可略增至2.5:1或3:1。自深筋膜上分离皮瓣,再将皮瓣两缘向内翻转缝向,成为无创面外露之实心皮管(见图1-72(1)(2)(3))。遗留的供皮区创面可以游离两侧的皮下组织,使两侧皮肤松动,将创缘直接缝合。或用游离植皮以修复创面(见图1-72(4)(5))。这样皮管可由两端得到血液供应。经过3~4周后,即可将皮管的一端移植至预定修
图1-70 直接带蒂皮瓣
(1)腕部烧伤皮肤缺损用腹部直接皮瓣修复。
(2)腹部创面用游离植皮修复。
图1-71 皮管形成术
复的部位。再经3~4周后可将皮管另一端切断,部开摊平缝于缺损的部位。当皮管较长或携带有较大的皮瓣时,一端切断恐有部位皮肤血运不够,可先将计划的皮瓣或皮管作部分切开剥离皮下组织,彻底止血后再缝回原处,则手术后部分血运被阻断,另一端蒂部血管即可发生代偿性的增生与扩张。这种逐步切断皮瓣部分血运,以改变血运方向的手术,称之为皮瓣延迟术。其皮瓣延迟血流方向改变的原理(见图1-73)。
一般皮肤血运情况 经延迟后血运方向改变(轴线的血管扩张)
图1-72 皮瓣延迟术示意图
图1-74 岛状皮瓣眉再造术
(三)岛状皮瓣:在表浅的动脉末端设计一小片皮瓣(岛状皮瓣)使动脉与皮瓣直接相连。手术时将皮瓣切下,连同相连的动脉一并剥离。将皮瓣转移至缺损部位时,仍有动脉与皮瓣相连,以保证血液的供应。此种皮瓣常应用于颜面缺损的修复与眉再造(图1-74)。七十代以来,带动、静脉(或神经)的岛状皮瓣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种位,同时特别重视保留回流静脉。而单纯带动脉的岛状皮瓣除眉再造外已较少应用。
七、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或称游离皮瓣移植)
游离皮瓣移植是将一块离体的皮瓣,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将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血管吻合,立即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从而在移植部位永久存活。
[适应证]
具有一般皮瓣移植的适应证。
1.不适宜用邻近皮瓣或轴型皮瓣修复者;
2.受区附近有供吻合的正常动、静脉。
[供瓣区的选择]
1.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
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2~3cm)和适当外径(1mm左右)的正常动、静脉分 布于其内,以便能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