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我可以算是个学渣,课学得并不怎么好。工作之后要考执业医,刚开始实在是基础又差又没动力,不知道怎么开始。后来因为一个很幸运的机缘看到丁香园上有执考论坛各位大神分享的经验,上来看了一些帖子,真的学到很多,受到很大的鼓舞。于是在2015年2月22号那天下完班的晚上,我正式开始执医复习。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大年初四。
写这篇帖子有几个动机:一是感觉通过今年的复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看到有些没考过的朋友的沮丧,所以很想分享一下希望可以有所帮助;二是作为对丁香园这个网络论坛给我的帮助的一个反馈。以下开始正文。
1、这个考试内容超多,复习起来少说也要几个月,所以这个复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卯足了劲百米冲刺。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所以我建议这几点:
①安排好休息的时间。比如说每周休息半天到一天,看部电影,逛下街,都可以。不打疲劳战。
②做好计划,这点很重要。计划一定要在自己不难完成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自己的节奏,每天完成了计划即使再累都觉得很安心、很淡定。再强调一次,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感,规律地生活,推掉一切没必要的应酬。
③保重身体,注意饮食,适当锻炼。个人建议尽量早睡早起,不熬夜,因为熬夜对人体消耗是很大的,真的不是可持续发展,而且也跟考试的时间(白天)所要求的状态不合拍。(我复习期间每晚很少超过11点睡觉,每天早上基本都是5点起床复习)
2、这个考试是一个系统工程。尽可能要把自己的身体(感冒之类)、情绪(失恋、跟家人吵架等)和精神状态(熬夜劳累等)都调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宜大起大落,失控了及时调整,不要超过1周。
3、及时寻求正反馈,在复习过程中感到逐步完善自己临床知识体系的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因为人的心理有天然的求完整的倾向,越感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得多,就越有渴望学得更多把知识更完善一些。
4、在心里好好想想这个考试对自己的意义。真的好好静下心来想想。假如意义足够大,那么,就让这半年多的生活以这个考试为中心,一切为了考试服务!
这个真的很得益于“昆医邹旭辉”这位大侠所写的分享。一般人往往有两个误区:我已经长期脱离临床,完全都生疏了,能考好吗?我大学都没认真学,挂了好多科,基础超差,能考好吗?
其实,考试就是考试,跟临床经验关系不大,甚至有人因为临床经验过于丰富而导致答题都按自己的体会而不是按标准来答而丢分(试想一个科学家去高考物理化学能考满分吗);跟基础当然有一定关系,基础好复习起来当然轻松些,但是只要理解了考试的内涵,基础再差也能考好!
1、历年真题。这个所有的大考都是一样的,高考,考研,四六级,执医……把历年真题搞熟了,对于题型、出题的思路、解题的思路、命题的方向及近年的演变、考点的集中处,都会慢慢有一个自己的感觉。历年真题是复习过程中最好的习题。
2、记忆。考试尤其是执医这种内容超多的考试,第一步是拚记忆,第二步才是拚智商。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侧重智商(也就是灵活应用)的趋势,但没有记忆(知识点)打基础,第二步直接靠蒙!所以这一点要好好说说:
①有一本在GRE领域很出名的书叫《17天搞定GRE单词》,里面讲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效记忆方法,可以称为“波浪式滚动向前”,这个在后面的复习方法会详细说。
②记忆的模式:对于成人而言,机械记忆(就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死记硬背)的效率是很低的,而比较高效率的是形象记忆(包括编口诀和故事)和逻辑记忆(理解,尤其是将这个知识点跟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理解,成人的知识体系就是一栋不断增加新材料并加强联系的大厦,其实跟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是很像的)。这个问题在后面讲大苗和贺银成的时候再详细说。
③降低记忆的阈值。为什么小孩看什么东西都很容易记住?因为他们头脑简单,刺激阈值低。降低阈值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少杂念,松弛神经。排除杂念就是看书看视频做题的时候把手机平板之类的打静音扔到一边,给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机会吧。(训练自己在2、3个小时内连续全神贯注的能力,形成习惯,对考试也是很有帮助的。)适当的锻炼和良好的休息很有利于促进大脑供给血氧和放松。再强调一下吧,状态好的时候的记忆效率×1小时>疲劳的时候的记忆效率×3小时。所以,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它是你学习和考试的支撑!
关于记忆这个问题,颐恒在其网校网站的免费公开课“医学心理学”里面有专门一节课来讲,讲得真的很棒,推荐看看。
先讲下操作的吧。操作我是买了颐恒的视频班加现场(有2天授课示范+1天指导实操练习),我觉得真的很不错,认真学积极练顺利通过没问题。颐恒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于考点研究得很透彻,把实践技能的考官手册都烂熟于心,教的也都是很标准规范的。希望大家端正好对于操作考试的态度,这个对于当医生真的很有帮助,你的查体手法比别人规范、熟练,真的可以得到很多别人得不到的信息,这一点完全可以让你很有底气挺直腰杆地面对大牛上级医生。这点体会也是参加了颐恒的现场面授班之后感受到的。贺银成的操作我看过一些,他的优点是跟临床结合比较紧密,给人感觉很全面,但没有颐恒的对于考点的把握精确到位。颐恒机构里李海燕操作示范的每个动作的要点、得分点都给你点出来,几乎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我内科和外科都是看的他的视频。老贺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讲了很多临床的实际病例,他就是那种很优秀的为人师表式的临床老师的讲法,通过一些病例帮助你理解,听了他的课即使你不是那个科的医生也能大概感受到那个科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味道。
老贺的知识点讲解思路很清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一步一步怎么推导出来讲得很清楚,让你有一个思路可以记住这个知识点。他的讲题的特点主要是某个知识点与题目里面的某个关键词形成条件反射(比如COPD与“咳嗽咳痰N年”)。他串讲过程中会给你指明哪个是考点,然后弄道真题给你感受一下,这个是跟自己泛泛看书最大的区别了,所以看视频还是挺好的啊。
再啰嗦两句,老贺给我印象就是为人随和,尽量照顾后辈和护士;钻研学术问题很认真,寻根究底;现实问题处理头脑很灵活,善于从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众口称赞的讲课幽默倒是其次。像他这样的外科医生真是罕见。所以有一些真题的答案有争议的,以贺银成的为准,因为他长期接触临床第一线(不同于开培训机构埋头钻研考题的人),而且勤于去查阅《实用内科学》《黄家驷外科学》《诸福棠儿科学》等这些权威的大部头工具书(把原话摆在你面前,不由你不服),另外他有一个额外的优势就是他是搞考研西医综合出身的,有一些题与西综的重复,而西综的是有公布答案的,这些答案那些专门搞执医考试的就不知道。
我儿科看的是大苗的,因为贺银成请来讲儿科的那个讲的太不行了。看了大苗的视频的感觉就是,早知道我从内科开始就看他的了。因为听他讲的记忆效果实在是太好了。一个人对某个领域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非常生动的、或者跟本能相关的(比如男女之事或重口味的东西)。大苗的特点非常鲜明,就是编口诀、编故事,不时讲各种儿童不宜甚至女同学不宜的段子,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记住这个知识点(但是他编的口诀和故事跟医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很多人说看了大苗的讲解之后,做题的时候遇到这个点往往能马上想起他讲的故事或者编的口诀,真的是这样的。看来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的效果更明显。大苗最大的好处就是高效记住知识点而且不容易忘。
我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这样评价他:“颐恒是以真题得执业医天下的。”此言得之。我因为要把题过多几遍,并且看看各家的特点,所以除了做老贺的真题解析外,又买了颐恒的线题。看看颐恒真题解析前面的前言,就知道他对题的研究有多深了。
第一,他能够准确地把握命题的点所在,还有命题的方向。最典型的例子是大肠癌的Dukes分期,往年的真题里考过N多道,贺银成的真题解析全收了,颐恒的里面一道没有。为什么?因为近年来早就以TNM分期作为行业标准了,Dukes已经过时,命题的专家们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不可能还拿一个过时的知识点来考你。第二,他能够敏锐地判断近年来命题思路的演变。已经从以往的直接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看完题马上按照记忆来选答案,正确项能从课本上找到原话),进展为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加应用(对题目缜密解读+一定的临床思维+灵活的思路,答案不能从书上直接找到有时甚至有争议),所以他说:“现在执业考试不再是考你记忆力,更考你智商。”这是颐恒的过人之处。第三,颐恒把基础的内容打散穿插到相应各系统临床课的教学和习题中,这是一个挺不错的想法。
所以颐恒的题是价值最高的。真题解析可以作为课后练习题做,5400题是拔高用的,用于训练看题眼光和解题思维。但是他的书有个毛病就是有错别字(甚至有些题的答案都印错了,直到去上他的课,课上讲到这道题,答案跟他书上的不一样,有学生去问他,他说书上的印错了,心中真是千万只羊驼……),这个对于医学书籍来说实在感觉难以接受。(试想以后看他书的人当了医生,按照他那个错的答案去治疗病人,多可怕啊!)贺银成的书我印象中没看到有错别字,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问题,所以我说贺银成的严谨、可以作为标准答案。
也是借鉴于论坛上分享的经验,我妇产科看的是张博士2013年那个姓王的女老师讲的视频。我一个本科妇产科根本没有怎么认真学的,到最后妇产科是执医考试里面复习得最好的,完全得益于这个。那个女老师的课是讲课现场录制的,还自带教具(骨盆模型,胎儿娃娃),看的时候身临其境。讲的真是无与伦比,听的完全是享受,到最后看完的时候简直难以接受,非常舍不得看完。她这个课的水准超过了贺、苗、颐任何一家。不能不推荐。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女老师讲的有三点是过时的:①宫颈癌的分期,目前已经比她讲的更为细化;②麦角新碱在胎肩娩出后就可以滴注,而非一定要胎盘娩出才能用;③缩宫素宫口开大超过3cm才用。其他的都没问题。
综上所述,看讲课视频这块,在记忆知识点方面,如果应付考试的话看大苗,如果用来当医生的话看贺银成;在做题方面,看颐恒。作为课本的讲义的话还是推荐贺银成的,里面有很多老贺总结的表格。不论颐恒的讲义再好,我个人确实忍受不了错别字和错答案。
大家都听过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曲线吧?在我看过的所有帖子里,多数人都反映看过两三个系统之后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了。大概只有复习过的人才知道这种感觉:忘得死死的,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产生根本的怀疑,以致于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动摇。这一种复习方法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是这样的操作步骤(比如有第一个系统,第二个系统,每个系统里有第a节,第b节,第c节等):
1、看第一系统第a节的视频,同时看第a节的讲义,看的过程中在讲义上划出来,并写出各个知识点记忆的思路。
2、看完第a节的视频之后马上做第a节的历年真题,弄个本子把不会的题和错题搜集起来。
11、(重点来了)再快速过一遍第一系统讲义上所划的点,和搜集的不会的题和错题。
14、……依上类推。因为内容多,就是一个个小波浪滚动向前,这些小波浪再组合成一个个大波浪滚动向前。
大家不要以为这样反复来回翻,很费事费时间,其实这样是最高效的,尤其是当你试过全部看完一遍发现前面的内容已经完全没印象几乎等于没看过的时候。按这种方法后面几遍翻的时候已经过得很快了,不需要多少时间,而且你在翻前面看过的内容的时候,会跟新复习的内容穿插联系起来理解和记忆,这是一种很爽的感觉。
最后说点考试时的事情。临近考试那几天一定要尽可能以自己最舒服最熟悉的生活方式来过日子,饮食要简单、干净、有营养。
考试的时候:思维卡壳时放松一下,可以停顿休息一会,可以望望周围人紧张愁闷的样子,体会一下自己自在而胸有成竹的感觉。做文字很长的病例题时可以先看选项再读题,有多问的最好把几个问题都看完再选。病例题实在不懂时可以联系实际来考虑。考试时试卷就是草稿纸,可以在上面任意以自己最能把握的方式做任意标记,完全放松随意涂鸦都OK。做完(假如还有时间)检查时绝对不要轻易改答案,因为你第一遍选的是更加接近你潜意识的内容,毕竟我们在做题时只是调动了自己所有积累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还在潜意识中没有完全唤醒,但是潜意识会在暗中帮忙,所以要信任它。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股劲,坚信自己复习了这么久,一定能够考过!积累了这么长的时间,就在这两天爽爽地发挥出来了!说实话两天的考试在体力上是很高强度的,这股劲是全力以赴冲过这两天的关键因素。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