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持续提高,从建国前的40岁,到目前已经快接近80岁。基层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医疗产业从进口到自主化的转型升级以及国民健康教育的大力普及,都使老百姓不仅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也使老百姓享受着医疗健康产业带来的服务。上世纪末,干细胞技术的发现为人类找到了一座健康的宝藏。干细胞成为一个人类自救的健康武器,三十多年的研究开发不断拖展着人们对干细胞功能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疾病在干细胞的面前束手就擒乖乖投降。目前,已经有接近90种疾病通过干细胞的治疗干预能够被战胜,包括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部分恶性肿瘤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临床研究证明。
(孔繁军,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博士导师团队专家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医药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从事神经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年,长期在“三甲级”教学医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解决神经科疑难问题的实际能力,理论功底扎实。率先在北京建立了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快速反应系统、院内卒中诊治的绿色通道及卒中单元。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以及影响溶栓时间窗的诸因素干预。成功地建立了AD动物模型,并在行为学、形态学、细胞水平、蛋白水平及分子水平做了相关研究。曾参加“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工作,曾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及科委科研课题。核心期刊及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四部。曾获教育部及省级科技成果奖。)
2019年11月15日,是第三个“世界脐带血日”,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是非常宝贵的生命资源,医学专家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大家,脐带血干细胞不仅能够为新生儿提供一份健康保障,也是新生儿为自己的亲人带来的健康礼物,脐带血的存储甚至是一个家庭的生命银行。从上世纪末世界第一家脐血库成立以来,全球范围的脐血库已经多大300多家,存储量接近一千万份。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开始意识到脐带血存储的意义,同样,医疗产业的服务也已经从简单的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业务扩展到了成年人免疫细胞的存储,更大范围的提升了健康的保障。健康年轻的细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未来的一份礼物,现代医学实现的深低温存储技术让我们能够把时间留住,在未来,让我们自己的细胞来为我们提供生命的能量。
(张伟,男,医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生物检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转化医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诊断技术、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现任生物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委员会常委、中国癌症基金会项目部主任,并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编委)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