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统计方法

RCT也能有好的外部真实性——PCT

时间:2018-06-03  来源:本站  作者:

  长期关注我们号的读者们肯定都有一个概念就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其外部真实性最受临床医生诟病。可以想象,在常规的RCT设计中由于其严格的入选排除标准,导致进入临床试验的患者都比较年轻、更少合并症,甚至病情比较轻;此外,由于RCT研究中对研究流程要求比较严格,研究中合并用药等均有明确的和,和临床中的实际患者还是有较大差距。因此临床医生常会发现RCT研究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难以重现。这就是所谓外部真实性的问题。外部真实性即普遍性,是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广义的患者群体。

  这样我们就有疑问了,RCT研究以其严格的设计著称,其内部真实性、科学性都很好。我们如何才能提高RCT研究的外部真实性,以达到既能准确的回答研究问题,又能把研究结果外推到广大患者群体的目的呢?法国统计学家Schwartz与Lellouch提出临床试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常说的RCT即解释性试验,另一类是实用性试验(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 PCTs)。其中,解释性试验是在理想条件下、精确定义干预措施、严格筛选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用于确证干预的生物学效应(efficacy);而实用性试验则可纳入多样化受试者、多个医院、可进行多种措施比较、可观察多结局,常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现实条件下的效果(effectiveness)。

  由于PCT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更为宽泛,且研究过程不那么严格,对合并用药等要求相对宽松,因此,PCT研究极大提高了原来RCT的外部真实性,改善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性。

  首先,在PCT研究中可以设计多个干预组,同时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优劣。其次,对照组常为标准或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而不是安慰剂。再者,研究对象允许存在异质性,即常规可能接受该干预的人群(根据适应症)。第四,在研究中通常不设盲,如果应用盲常为评价者盲。第五,结局指标往往选择反映整体健康、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常有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

  看到这些PCT研究的特点,是不是觉得实用性临床试验比我们常说的RCT研究“平易近人”很多呢?如果大家对这个研究设计感兴趣,不妨给我们留言,我们会继续分享研究实例和研究设计的注意事项哦。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为神马我们需要了解需治疗人数(NNT)
  • SCI论文中Efficacy、 Effectiveness和
  • 免费又好用的在线样本量计算工具
  • 聊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几点不足
  • 临床研究中如何选择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
  • 单组目标值法简介
  • 医学论文写作中P值的统计学意义与临床
  • 研究设计的分类
  • CER、OcR和RWR都是什么鬼
  • 临床试验性研究如何进行“干预”?
  •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 最新文章
  • “依从性”——治疗性研究中不可忽视的
  • 分层随机分组
  • 预后因素研究=指标预后价值的研究?—
  • 预试验也分类内外有别
  • 审稿意见中的减法
  • 怎么做好受试者的隐私
  • 临床研究为何较少使用随机抽样
  • 区组随机分组
  • 用诊断试验的思想评价分析中因素的预测
  • 炒土豆丝和洋快餐的区别——临床研究规
  • 病例-对照研究还是病例对照研究?
  • 在大数据中找到新机遇的巢式病例-对照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