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右心室漏斗部狭窄 整个漏斗部肌肉增厚,形成长而狭的通道,也可为肌肉隔膜型,呈环状狭窄,造成第三心室,若同时有瓣膜型狭窄称混合型狭窄。
三、肺动脉狭窄 可累及肺总动脉干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伸展到左、右分支,常有狭窄段前后扩张。
病理生理
肺动脉出口狭窄,使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右心室压力增高,肺动脉压力正常或减低,狭窄前后有收缩期压力阶差,日久可引起右心室肥厚,以至右心衰竭。
临床表现
一、症状 轻度狭窄者,一般无症状,中度以上狭窄者,可有劳累后气喘,乏力,心悸以及昏厥。晚期可有右心衰竭。
若同时伴有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园孔未闭时,出现右到左分流,也叫法乐氏三联症,有紫绀杵状指(趾)。
二、体征 重度狭窄者,发育较差。心前区隆起,心浊音界扩大明显,胸骨左缘第Ⅱ肋间有4-5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锁骨下及左肩背部传导。漏斗部狭窄的杂音最响,部位偏低,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有关,伴有收缩期细震颤。肺动脉瓣第二音减弱或消失。轻、中度狭窄者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喷射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X-线 轻型病例无异常发现。中、重度狭窄者,肺血管影稀少,肺野清晰,伴右心室,右心房增大。瓣膜型狭窄有肺动脉干凸出,漏斗部狭窄和混合型狭窄有肺动脉段凹陷。
二、心电图 心电图变化与右心室压力相关,中,重度狭窄者,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大及劳损,部分病例有右心房肥大。
三、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可了解肺动脉瓣狭窄的性质,部位及程度。多普勒超声于肺动脉内可检出收缩期湍流频谱。
四、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压力增高,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有收缩期压力阶差,正常情况下压力阶差应小于1.33kpa(10mmHg)。轻度狭窄压力阶差增大但小于5.33kpa(40mmHg),中度狭窄时压力阶差为5.33~13.3kpa(40-100mmHg),重度狭窄时压力阶差超过13.3kpa(100mmHg)。由肺动脉到右心室连续记录压力曲线,可确定狭窄的类型。
五、心血管造影 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排空时间延长,可显示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的形态、范围与程度,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体征、X-线和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心导管检查和右心造影可进一步显示右心室、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的病理解剖改变。需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房间隔缺损 见心房间隔缺损节。
二、室间隔缺损 见心室间隔缺损节。
三、原发性肺动脉扩张 与轻型肺动脉瓣狭窄类似,但原发性肺动脉扩张收缩期杂音轻柔无细震颤,肺动脉瓣第二音正常,心导管检查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无压力阶差,也无分流。
治疗
一、内科治疗 防治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型肺动脉口狭窄,可用经皮穿刺导管球囊扩张成形术,由于创伤小,不需开胸,易为患者接受。
二、外科治疗 可行瓣膜切开术或肥厚肌束切除术。若症状明显,狭窄严重或出现右心衰竭应尽早手术。其手术适应证为:①症状进行性加重。②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阶差>5.33kpa(40mmHg)。③右心室收缩压>8.00kpa(60mmHg),右心室平均压>3.33kpa(25mmHg)。④X-线与心电图均示左心室肥大。
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在紫绀型先心病中最常见(占70-75%),为复合性先天性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于缺损的心室间隔上或右位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男女性发病率类似。
病理解剖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口狭窄,右心室肥厚和主动脉骑跨为前两种畸形的后果。
肺动脉口狭窄以漏斗部狭窄多见,由于右心室流出道发育不良,心内膜增厚及漏斗部组织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等,形成第三心室。室间隔缺损多位于升主动脉起源部之下方,大小类似主动脉瓣口,为室上嵴下型。主动脉骑跨为一相对畸形,随着主动脉发育,骑跨可逐渐加重。右心室肥厚是肺动脉口狭窄的代偿性结果,室壁增厚,可接近与超过左心室。本病约20-25%有右位主动脉弓,约15%伴有卵园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称法乐氏五联症。其临床表现类似法乐氏四联症,本病尚可与动脉导管未闭,双侧上腔静脉,肺静脉畸形引流,右位心等畸形并存。
病情严重程度主要决定于肺动脉口狭窄程度和室间隔缺损的大小。
肺动脉口狭窄引起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及右心室肥厚,当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时,右心室静脉血通过室间隔缺损流入左心室和骑跨的主动脉,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肺动脉口狭窄愈重和室间隔缺损愈大,则右至左的分流量也愈大,紫绀也愈重。由于右心室压力增高,可导致右心房肥大,肺动脉压减低。
一、症状 大多数于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紫绀,严重者生后不久即出现。轻者在1岁左右时由于肺动脉瓣口狭窄加重,和动脉导管闭合而渐出现紫绀,活动后气喘,乏力,喜蹲踞位,后者可使体循环阻力增加,而减少右至左分流和回心血量,使症状稍缓解,紫绀严重者,可由于缺氧较重引起发作性昏厥癫痫样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死亡,其原因可能由于内源性儿茶酚胺水平一时性增高,右心室漏斗部肌肉痉挛,肺动脉血流进一步减少,使右到左分流突然增加所致。
少数病例可有鼻衄,咯血,栓塞及脑出血。
二、体征 紫绀及杵状指(趾)为本病常见体征。发育较差,心前区隆起,大部分病例在胸骨左缘第Ⅲ-Ⅳ肋间有2-3级收缩期杂音,杂音为肺动脉口狭窄所致,杂音最响部位高低与肺动脉口狭窄类型有关,杂音的响度和狭窄程度呈反比,狭窄愈重则右心室血流分流至骑跨的主动脉增多,进入肺动脉血流越少之故。肺动脉瓣第二音减弱或消失。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