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基础医学 > 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时间:2010-04-23  来源:医家园  作者:病理生理学

  2.水中毒由于肾脏排尿量严重减少,体内分解代谢加强以致内生水增多,以及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等原因,可引起体内水潴留。当水潴留超过钠潴留时,可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水分可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细胞水肿。严重患者可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功能不全。因此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严密观察和记录出入水量,严重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3.高钾血症这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变化。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是①尿量的显著减少,使尿钾排出减少,②组织损伤、细胞分解代谢增强、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均可促使钾从细胞内血细胞外转移,③摄入含钾食物或大量输入含高浓度钾的库血,等等。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兴奋性降低,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跳骤停而危及病人生命。

  4.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所致,具有进行性、不易纠正的特点。酸中毒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并能促进高钾血症的发生。

  5.氮质血症由于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不能由肾脏充分排出,而且蛋白质分解代谢往往增强,故血中尿素、肌酐等非蛋白含氮物质的含量可大幅度的增高,称为氮质血症(azotemia)。一般在少尿期开始后几天,就有血中非蛋白氮的明显增多。感染、中毒、组织严重创伤等都会使血中非蛋白氮水平进一步升高,有关尿素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对机体的影响可参阅本章第四节。

  少尿期可持续几天到几周,平均为7~12天。少尿期持续愈久,预后愈差。患者如能安全度过少尿期,而且体内已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时,即可进入多尿期。

  (二)多尿期

  当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量逐渐增多至每日1,200ml以上时,即进入多尿期,说明病情趋向好转。此期尿量可达每日3,000ml以上。产生多尿的机制为:①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正常;②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内的管型被冲走,阻塞解除;③肾小管上皮虽已开始再生修复,但其功能尚不完善,故重吸收钠、水的功能仍然低下,原尿不能被充分浓缩;④少尿期中潴留在血中的尿素等代谢产物开始经肾小球大量滤出,从而增高原尿的渗透压,引起渗透性利尿。

  多尿期中患者尿量虽已增多,但在早期由于GFR仍较正常为低,溶质排出仍然不足,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不完善,因此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酸中毒等并不能很快改善,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后,血钾和非蛋白氮才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肾脏排酸保硷的功能才恢复正常。多尿期间,患者每天可排出大量水和电解质,若不及时补充,则可发生脱水、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注意。

  多尿期历时约1~2周后病程进入恢复期。

  (三)恢复期

  此期患者尿量和血中非蛋白氮含量都基本恢复正常。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其所引起的症状也完全消失。但是,肾小管功能需要经过数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因而在恢复期的早期,尿的浓缩和尿素等物质的消除等功能仍可以不完全正常。少数病例(多见于缺血性损害病例)由于肾小管上皮和基底膜的破坏严重和修复不全,可出现肾组织纤维化而转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内病变可能较轻。虽然也有GFR减少和肾小管的损害,便以肾小管浓缩功能的障碍较为明显,因此虽有血浆非蛋白氮的增高,但尿量并不减少,尿比重(<1.020)尿钠含量也较低,预后较好。由于非少尿型的尿量排出较多,故一般很少出现高钾血症。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附]:高血压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 第四节 疾病时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
  •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缺氧--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