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基础医学 > 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时间:2010-04-23  来源:医家园  作者:病理生理学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日益受到重视。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有肾脏血液的灌流量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及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等,今分述如下。

  1.肾脏血液灌流量减少 分别采用惰性气体洗出术(inert gas washout)、染料稀释法、同位素标记微球体灌注法及电磁流量计测定肾脏血液灌流量时,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及肾缺血或肾毒物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物动物,均有肾脏血液灌流量的减少,而且一般约减少45~60%之多,其中以肾皮质血流量的减少最为明显,即出现了肾脏血流的异常分配,从而使肾脏泌尿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但是应用双肼苯哒嗪、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等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在肾脏血流量及肾皮质血流量增加的情况下,并不能提高GFR。因此,肾脏血液灌流量的减少可能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实验资料指出,肾缺血及肾毒物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有时可见血液中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增多,因而可能导致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降低,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尤受重视。最近实验资料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主要是肾脏皮质外层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增多。近来还发现,肾脏组织内的肾素,在肾内也可形成血管紧张素Ⅱ,并从而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的血液灌流量减少,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降低。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可能是通过管-球反馈调节机制所致。实验证明,肾缺血和肾毒物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后,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功能降低,远曲小管内的钠的浓度增高,从而使致密斑受到钠负荷的剌激而引起肾素分泌增多,肾内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也因而增多,其结果是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滤过率降低。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并未完全肯定。例如,实验资料表明,慢性盐负荷肾内肾素耗竭时并不能防止某些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当肾组织中含有高浓度肾素时(进行性肾性血管性高血压),通常并不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这一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3.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实验证明,给狗的一侧肾动脉内持续滴注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用扫描电镜可观察到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上皮细胞相互融合,正常的滤过缝隙消失。此时如给实验狗输入盐水使肾血流量增加,并不能增加尿量,因而认为肾小球的上述形态学改变,可能是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原因。但在其他动物模型中,肾小球一般并不出现这种形态学改变。也有人在缺血和中毒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中,发现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肾小球囊上皮细胞的肿胀,认为这些变化能减少肾小球的血液灌流量,并改变滤过膜的通透性。但是一般认为这些改变只出现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初阶段,因而不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时GFR减少的主要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其中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可能起着较重要的作用。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机制,除肾小球病变和肾血流量减少直接引起肾小球血液灌流量减少外,还可因肾小管受损,通过管-球反馈调节机制,引起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从而导致入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持续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引起的原尿回漏以及肾小管被管型阻塞,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图14-1可作为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发病机制的参考。应当注意,在少尿或无尿发生的同时,肾小球和/或肾小管的严重障碍也必然引起机体的环境紊乱,如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等。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附]:高血压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 第四节 疾病时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
  •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缺氧--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