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血压升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速度、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原发性疾病的情况等各种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以及眼底血管的变化上。
1.对心脏的影响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适应代偿性改变,如心脏高功能状态和心肌的肥大;二是代偿失调性改变和损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开始时多为适应代偿性改变,随着高血压的发展逐渐转为代偿失调和损害性变化。
(1)心脏的高功能状态:为高血压时心脏最早发生的一种适应代偿性变化。主要表现是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心脏输出量增大,前负荷增加或者是由于血浆容量的增加,或者是因交感-儿茶酚胺系统的兴奋,使外周容量血管收缩,迫使回心血量增多。心脏收缩力加强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心脏前负荷增中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心脏前负荷增神以兴奋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心脏前负荷增加和收缩力加强可使心输出量增大,从而使心脏能在较高的射血阻力下,保证各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2)心肌肥大:是心脏长期对压力负荷过度发生的一种慢性适应代偿性改变。主要表现是向心性肥大,此时虽然单位重量心肌的收缩性在压力负荷过的情况下有所降低,但由于心脏肥大。总的心功能是提高了(参见本章心力衰竭节)。
早期的代偿性心肌肥大和心功能适应性改变一般是可逆的,即当血压恢复正常时,这些改变可恢复正常。
(3)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时常见的严重合并症。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①压力负荷过度、心肌耗氧量增多和冠脉供血减少(因小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和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能量利用障碍;②心肌向心性肥大引起心脏舒张充盈障碍(参见本章心力衰竭节)。高血压所致的心力衰竭,多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和血压升高程度而升高。约有50%伴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
2.对大脑的影响大脑是最易受高血压影响的靶器官。对大脑的影响是通过高血压对脑血管损害(包括功能和结构)和压力本身的作用引起的。
(1)脑血管自身调节障碍(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是因脑血管在血压持续性升高时,发生自身调节失控而导致的一种可逆性脑血管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模糊、视力障碍等。
正常情况下,当血压升高时,脑血管即自动收缩;反之,血压下降时,脑血管又自动舒张。大脑通过脑血管的这种自身调节机制才能使脑血流量不受血压波动的影响,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正常人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范围是8.00~16.00kPa(60~120mmHg)。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慢性适应,其调节范围可变为14.7~24.0kPa(110~180mmHg)。血压波动在上述范围内,通过脑血管的自身调节,可使脑血流量维持稳定;但若血压突然升高且超过此调节上限时,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就会失效,因而不再继续收缩发生被动扩张,结果脑血流量突然增加,毛细血管的压力急剧升高,体液外渗,引起水肿,甚至发生斑点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高血压脑病。
12/14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