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外科学 > 外科学总论

第三节 创伤病-外科学

时间:2009-07-26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肺部X线检查,可见全肺散在风雪状阴影,因而称为“暴风雪影象”,若不合并肺感染,肺部表现经数小时至数天即可消散。

  3.脑症状 出现用一般脑外伤难以作出解释的脑症状,如头痛,不安,失眠、兴奋,谵妄,嗜睡,精神错乱,神志可朦胧或昏迷,肢体或躯干肌肉痉挛,或抽搐,尿失禁等。

  4.发热 体温常超过一般骨折吸收热水平,多在380-38.50C以上。脉率常与发热不完全相称,可达120次/分或更快。

  5.化验检查 痰、尿、血中可出现脂肪滴。血沉加快,血小板减少,血球比积和血色素均下降,脂肪酶增高,血钙下降。

  6.血气分析 动脉氧分压(PaO2)最具诊断意义,若PaO2降低至70-80mmHg时即为低氧血症。

  7.眼底检查 眼底血管内有脂滴和出血渗出时,具有诊断意义。

  本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暴发型(急性):伤后12-24小时内突然死亡,有急性右心衰竭或肺梗塞的表现,事先确诊困难,每以尸检证实。

  非暴发型(或亚急型):创伤后1-2天,以发热起病,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紫绀:皮肤粘膜出血点;神志不清、谵妄、昏迷、抽搐、偏瘫、去脑强直等。眼底血管可见脂栓、渗出或出血;尿、痰、血可检出脂肪球。胸部X线检查肺内有雪片状影,血气分析呈低氧血症,早期有PaCO2降低,呼吸性碱中毒。救治不及时可死亡。

  不完全型:创伤后1-6天,发生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快而浅;血气分析有轻或中度低氧血症。其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较少。多数患者可自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和化验检查,诊断指标可归纳为:

  主要指标:①出血点;②呼吸症状及胸片;③头部外伤以外的脑症状。

  次要指标:①PO2<60mmHg;②血红蛋白下降<10克%。

  参考指标:①脉搏>120/分;②发烧>380C;③血小板减少;④血中脂肪酸升高;⑤血清脂肪酶升高;⑥尿脂肪滴;⑦血沉增快(>70mm/小时)。

  根据此类指标,如主要指标有2项以上,或主要指标1项而次要指标和参考指标有4项即可确诊。如无主要指标,但次要和参考指标有4项,应疑为隐性或不完全型脂肪栓塞。

  2.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与本病的意识障碍常易混淆,鉴别要点如表1-18。

表1-18 颅脑损伤与脂肪栓塞的鉴别

 颅脑损伤脂肪栓塞
间歇 性清醒期6~10小时18~24小时
神志变化逐渐昏迷突然加重
心率、呼吸减慢增快
血压增高正常或稍高
颅内定位体征常有
抽搐、去大脑僵直
腰穿、脑脊液含血、压力高正常,压力不高
脑超声波中线波有或无移位无移位
皮肤阏斑皮肤粘膜阏斑
尿脂肪滴可有

  (2 )创伤性湿肺 鉴别较难,但创伤性湿肺常为胸部受直接暴力损伤所致,较早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3)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因肌肉坏死析出肌红蛋白等有毒物质影响下,也可出现皮肤出血点,而与脂肪栓塞相混淆。但挤压综合征患者有受压和解除受压后症状也加重特征,受压部明显肿胀,出现肌红蛋白尿和肾功衰竭。

  (4)创伤后败血症 对开放性骨折初期处理后3~4天发热,皮肤出现出血点时,应与之区别。但败血症有血象明显增高,血液致病菌培养阳性等特点。

  治疗

  1.保持呼吸通畅 对呼吸困难患者应采取气管内插管和安置人工呼吸器,充分供氧和辅助呼吸,潮气量以不少于1000ml,频率维持12-18次/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降温、利尿 物理降温,用冰帽和人工冬眠控制高热,并配合用利尿剂行脱水疗法,防止及脑水肿,对肺间质水肿治疗也有作用。

  3.抗休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维持有效循环量,补充白蛋白降低游离脂肪酸毒性作用,限制钠盐,避免肺水肿。

  4.药物治疗 虽无特效药物,但以下药物有一定治疗作用。

  (1)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轻血管壁通透性和对抗游离脂肪酸毒性所引起的局部炎症的作用,使低氧血症得到改善,减轻呼吸困难,并减轻脑水肿。用量:氢化可的松,第一天1000毫克,静滴;第二天500毫克,第三天200毫克。地塞米松20~150毫克/日,不宜超过2~3天,以免免疫机制被抑制和上消化道出血危险。

  (2)肝素 可能减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血小板分开,改善微循环或促进脂肪分解。剂量10~50单位,6~8小时一次,静滴。

  (3)低分子右旋醣酐 可增加而容量,降低血稠度,增加微循环冲刷力。用量500ml/每12小时。

  (4)乙醇 有试用5%乙醇5%葡萄糖液1000ml/12小时,连续3~4天,作用在降低脂肪酶活动,防止释出游离脂肪酸。

  (5)5%碳酸氢钠 可促进脂肪粒乳化作用,中和酸中毒。

  (6)抑肽酶 此为蛋白质分解酶的阻滞剂,抑制激肽系统的活化性,并影响脂肪代谢,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改善功能。用量4~6万单位静滴,2小时可重复一次。

  (7)α-受体阻滞剂 能降低肺动脉及毛细血管压,减轻充血,改善水肿。用量:苯氧苄胺25~50毫克静滴,或苄胺唑啉2~5毫克静滴。

  5.骨折处理 强调有效制动,避免加重损伤。

(李稔生)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二章 无菌术--第一节 手术器械、物
  • 第二节 外科学的发展-外科学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外科学的范畴
  • 第二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第三节 怎样学习外科学-外科学
  •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外科学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
  • 第八章 烧伤与冻伤--第一节 烧伤-外
  • 第三节 创伤病-外科学
  • 第五章 休克--第一节 概述-外科学
  •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外科学
  •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外科学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外科学的范畴
  • 第二节 外科学的发展-外科学
  • 第三节 怎样学习外科学-外科学
  • 第二章 无菌术--第一节 手术器械、物
  • 第二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外科学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
  •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外科学
  •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外科学
  • 第四章 输血--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
  • 第二节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外科学
  • 第三节 自体输血-外科学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