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6
剩下3个月就要博士毕业了,正好可以总结一下这6年来的经历,让自己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算算6年过得是否值得。 我们的实验室条件很差,记得当初只能做细胞培养,所有的分子生物学的内容都不能作,我硕士毕业做的技术就是转基因和免疫组织化学,加上流失细胞技术。硕士毕业时连pcr都不会。技术没有学到,理论是否学到什么?基本上也是零,因为我得研究是关于肿瘤的研究,导师不管什么是肿瘤,只是从国外某个研究人员那里拿来一些新的基因和抗体,交给我和我得师兄,让我们用这些研究肿瘤,当时学生期间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研究了,但是现在想想这是在开玩笑,拿几个基因几个蛋白转来转去就是所谓的研究了?那些所谓的研究其实就是让我们混毕业罢了,对于肿瘤的研究是没有一点点价值,难怪我得硕士课题被香港某个教授称作funny.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的课题选择简直就是xx,从来不问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什么做这个不作那个,只是要结果,没有意义的结果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后来明白了,研究最难的是课题的选择,不是后面的实验技术问题。好的课题,具有挑战的课题,哪怕只有一个结果,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结果,至少没人敢说这是funny。我不情愿的上了博士,还是我得硕士导师.不同的是我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解决思想问题,然后选择课题进行实验。思想问题是:什么是肿瘤?肿瘤的研究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大约8个月的时间什么也不作,就是看文献,看了成百上千篇文献后,终于明白肿瘤的具体研究历史演变过程,终于明白什么样的课题是重要的,什么样的课题是xx。后来决定做实验,第一次设计实验,没有人指导,感到很快活,但是对前途的感觉太过于乐观了,虽然实验结果比较理想,但是实验设计太粗糙了,不得不重复实验,我得实验周期是8个月,这下可苦了,经费短缺,时间紧迫,可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仍然决定重复,现在就在等着这个结果。 花了6年时间读了一个硕士一个博士,但是学到什么呢,硕士期间简直没有什么收获,博士的收获就是多读了几篇文献,懂得了什么是科研。 以后决定做实验之前,首先在提出问题上下功夫,然后设计精巧的实验来解决。没有价值的问题,决不做实验,宁可读1000篇文献,不做一篇没有意义的实验。
感悟7
当前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存在很多愚蠢的盲从行为,很多导师给学生的题不是从具体的客观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是随便找个基因什么的就开始所谓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即使能够发表高档次的文章,也不见得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自有其内在的主要矛盾,我们不是从主要矛盾出发而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出发,美其名曰为先进的科学实验,我记得中国一位院士这样说:等到细胞信号转导的通路完全搞清楚,肿瘤的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没有分析,妄加判断的做法是很多学者的一贯做法,真的是这样吗?我看不见得,不是从问题的主要矛盾出发,不可能解决问题。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路,才可能称得上真的研究,才能够对得起纳税人的血汗。
感悟8
科学是什么?怎么做科学?s什么是真理,怎么追求真理?
对于什么是科学,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说明大家都没有找到科学的共性(所谓真理)。我想,认识科学与认识我们最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应当一样,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朋友或敌人的方法一样。这种方法就是对比的方法。没有对比,我们没有办法认识朋友或敌人;没有对比,我们无法认识星星和月亮;同样,没有对比,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是科学。因为对比,科学是相对的;因为对比,科学是绝对的。所谓相对和绝对只是对比的对象更换而已。
西方的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对比的认识方式。比如,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牛顿假设一个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几何学设立坐标;为了研究疾病,必须有解剖学,生理学等正常的知识,判断疾病就是看机体的那些成分改变了;等等。离开对比,不可能有西方的科学。
那么除了对比,我们人类还有没有其他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我不知道。不知道各位是不是可以举出来。
如果对比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唯一方式,那么,判断好坏、真伪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对比。
不过,如果对比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唯一方式,那么为什么呢?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