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内科学 > 血液病学

第三节 白血病(Leukemia)

时间:2009-06-24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四、骨髓移植(BMT) 

  BMT是从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疗法,有可能成为根治白血病的方法之一。同种异体BMT需要有HLA相合的供髓者,一般由同胞供髓。患者经抗白血病治疗缓解后,再以大剂量化疗及全身放疗(TBI)彻底肃清体内残存之白血病细胞,然后用HLA相合的正常骨髓移植来重建其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约有60%病人获得长期缓解或治愈。

  自体骨髓移植(ABMT)指对化疗缓解的患者,再经过数个疗程的巩固治疗,使宿主体内白血病细胞减少到最低水平,然后收集患者自身骨髓,冷冰保存,与同种异体BMT一样,给患者以大剂量化疗和TBI,彻底消灭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然后移植其预先冻存的自己骨髓。如能事先对这部分骨髓进行净化处理,去掉其中的白血病细胞,则疗效可提高,白血病复发率可降低。

  五、免疫治疗 

  早期应用卡介苗,麻疹疫苗,短小棒状杆菌及白血病瘤苗等。多作为维持缓解治疗,大多数资料表明,免疫治疗在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不能肯定。晚近由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免疫治疗有其新内容及其发展前景。目前已有几种技术开始临床试用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LAK细胞、单克隆抗体及其联物等。

  六、造血因子 

  具有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化疗同时应用或化疗后应用,可以减轻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提高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其剂量rhG/GM-CSF5-15ug/kg/d。

  七、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 

  对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病人,需进行药物鞘内注射治疗或脑一脊髓放疗。氨甲喋呤10mg/m2+氟米松2mg或阿糖胞苷15-20mg/m2+氟米松2mg,或三尖杉酯硷0.5~1.0mg/m2+氟米松2mg,鞘内注射每周3次,直至症状消失及脑脊液正常;脑脊液放疗24Gy/4周。如诊断时脑脊液正常者,待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再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每周2次共4次(药物及剂量同上)。如系急淋或M4、M5则以后每4-6周注射1次共2年。

  预后

  未作特殊治疗的急性白血病,中数生存期为3.3月,近年来由于治疗的进步,预后大为改观。儿童急淋完全缓解率达97-100%,5年无病生存率为50-75%,成人急淋完全缓解率80%左右,5年无病生存率为50%。急非淋完全缓解率为70-85%,5年无病生存率为35-50%,部分患者获得治愈。然而对白血病预后的估计十分困难,一般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为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如细胞类型、细胞数量、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的不同。其次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状况等有关。

(伍柏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克隆性疾病。细胞呈恶性增生,以细胞成熟障碍为特征,临床为一慢性过程,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脾脏明显肿大以及新陈代谢增高等表现。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年龄以30-40岁居多,儿童少见,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起病缓慢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因脾大或其他原因检查血象时偶被发现。一般患者很难明确起病时间。

  二、早期可出现的自觉症状 

  以乏力、低热、多汗盗汗、体重减轻等新陈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

  三、脾肿大 

  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显著特征,有时可达脐下,甚至抵达盆腔,质坚实,无压痛,如有脾梗塞或脾周围炎,可发生剧烈疼痛,呼吸时加重,可出现摩擦感、摩擦音。因巨脾存在而引起腹胀、腹部下坠感。肝脏可轻度肿大。

  四、其他少见之表现 

  ①骨质破坏:发生率29%,X线改变主要为溶骨性损害,也有类似多发性骨髓瘤的穿凿样改变。②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尸检脑膜白血病发生率20-50%,但在慢性期临床确诊却很少,急变期发生率为3.5-6.9%。③门脉高压症:认为是肝窦浸润后造成的门脉血流阻力增加引起的,可有食道静脉曲张、呕吐、黄疸、腹水等表现。④白细胞淤滞:白细胞>50×109常常发生血管内淤积,>200×109/L者几乎均可出现。可有阴茎持续性勃起、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之表现。⑤骨髓纤维化:是CML急性变的信号,是预后不良的指征。有广泛骨髓纤维化的CML病人,对化疗药物耐受性差,常可导致严重骨髓抑制。⑥嗜硷粒细胞增多和高组织胺血症;可表现有气喘、荨麻疹、皮肤搔痒、神经性水肿、腹泻、胃酸分泌增高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①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常在50×109/L以上。半数患者在100-400×109/L,少数可达1000×109/L,极少数<50×109/L。血片中的中性晚幼粒、中性中幼粒及杆状核占大多数。原粒及早幼粒常<10%。嗜硷粒细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常常减低或阴性。②血小板常增多,可高达1000×1012/L。③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正常或增高,也可轻度减低。网织红细胞多有增高。血片中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异形红细胞,嗜多染及点彩红细胞,但无泪滴状红细胞。

  二、骨髓象 

  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粒红比例高达10-50:1,分类计数与血象相近似。晚期作骨髓活检可有纤维组织增多。

  三、染色体检查 

  约90%以上CML患者有一种异常染色体,即第22号染色体的一条长臂缺失,缺失部分易位到9号染色体之一长臂末端。即t(9q+,22q -)。缺失长臂的22号染色体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 Ph'染色体还可见于患者的其他系列细胞(如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等)Ph'染色体阴性患者的预后比阳性者差。

  四、生化检查

  (一)血清维生素B12和B12结合力显著增高(可为正常人的15倍),是由于成熟粒细胞含有B12结合蛋白(转钴胺蛋白),CML患者的粒细胞破碎和分解,B12结合蛋白被释放,故血清B12增加。当CML缓解时,白细胞数虽然已恢复正常,但血清B12值尚4倍于正常人,认为存在粒细胞无效生成。

  (二)高尿酸血症 由于白细胞大量增殖,核酸代谢加快,引起高尿酸血症,尤其在治疗时,白细胞大量的崩解,常导致高尿酸性肾病、肾结石、也可发生痛风。

  (三)乳酸脱氢酶升高,病情缓解时下降。

  (四)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积分常为O,在发生感染时或CML急性变时可增高,但其增高之积分不如类白血病反应明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二节 贫血(Anemia)
  • 第三节 白血病(Leukemia)
  • 第一节 血液病学总论
  •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
  •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第六节 淋巴瘤 (Lymphoma)
  • 第八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 第七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
  • 最新文章
  • 第一节 血液病学总论
  • 第二节 贫血(Anemia)
  • 第三节 白血病(Leukemia)
  •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
  • 第六节 淋巴瘤 (Lymphoma)
  • 第七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
  • 第八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