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投稿技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介绍

时间:2008-09-12  来源:医界资讯网  作者:med999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MS; 简称医科院) 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简称协和医大) 是我国唯一的一所实行八年制教育、以培养医学博士为主的重点医科大学; 其前身是 "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

    协和医大受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双重领导,与医科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两者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家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和实验动物学部。协和医大的办学宗旨是小规模、高层次、高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多年来,协和医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家、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是一所中国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1979年2月,为了及时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高医科院医药卫生工作水平,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创刊号作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于1979年9月20日问世。 

    创刊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以下简称《学报》)为季刊,64克凸版纸,64页。设有论著、研究工作报告、经验总结、综述、学术讨论、学术活动消息和专题讲座、纪要等栏目,每期附英文目录,论著附英文摘要。封面为蓝色,刊头为陈毅同志亲笔题名。1979年为赠阅,1980年始在国内公开发行,1980年3期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2年为适应院校科研成果快速增长的需要,《学报》改为双月刊。1982年为体现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从第4期开始将学报主办单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4年《学报》封面改为网纹米黄色,中文刊名改用长体美术字;正文改用80克胶版,并增至80页。1985年随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名,《学报》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1988年为保证学报质量,并加强责任制,从第4期开始刊登责任编辑姓名。同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促进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以适应开放和竞争的需要,《学报》开始向国内外开放,吸收院校外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论文在学报发表。自此,《学报》便由仅刊登本院校来稿的“校自为战”的办刊模式改为面向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的“开放模式”。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学报》已办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性生物医学期刊。目前《学报》已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网络版)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 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等世界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同时, 还被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检索期刊及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其《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收录。1992及1996年在国家科委、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举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二等奖;是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被引频次最高的500种科技期刊之一;在2001年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期刊展”中入选代表我国高水平期刊的“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4 年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自1979年创刊至今,相继成立了四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第一届编委会由70位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学报》编委会委员,黄家驷任总编辑,吴阶平、邓家栋、顾方舟任副总编辑,高正光任编辑部主任。第二届编委会于1987年12月产生, 由14位平均年龄53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年富力强、热心办刊事业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先为顾方舟、后由巴德年任主编,卢圣栋、陈妙兰、李宗彦任副主编。第三届编委会于1998年9月产生,由28位专家组成,巴德年任主编,强伯勤、刘晓程、方福德、陈永生任副主编。第四届编委会于2004年5月产生,由43位专家组成,主编为刘德培,刘谦、强伯勤、甄永苏、何维、方福德、赵玉沛、乔友林为副主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主要报道我国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主要栏目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自2000年第4期开始,《学报》根据医学领域研究前沿或热点课题及当前重大疾病,每期开设一个重点专题,以突出每期报道重点。重点专题来稿均为国内各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 基本反映了国内各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

    为了增加刊物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学报》从2000年第1期开始扩版增页,并重新设计了封面,载文量增加了50%以上;出版周期明显加快,评审通过的稿件3~10个月即可刊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依托医科院和协和医大资深的学术背景、博大的学术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根据“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校训精神和“更新、更高、更精”的办刊方针,正在为将 《学报》 办成反映我国当代医学科学研究最高水平,并具有相当权威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全国乃至世界名品期刊而努力奋斗!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 论文投稿杂志目录收集整理汇总
  • 论文答辩中幻灯powerpoint制作技巧荟萃
  • 论文写作中WORD文档使用技巧荟萃(四)
  • 影像医学核心期刊大全
  • 临床医学期刊如何进行审稿?
  • 如何推荐审稿人和控制投稿字数?
  • 论文写作中WORD文档使用技巧荟萃(一)
  • 护理统计源期刊总结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撰写要求
  • 论文写作中WORD文档使用技巧荟萃(五)
  • 论文写作中WORD文档使用技巧荟萃(三)
  • 最新文章
  • 关于SCI医学论文投稿的技巧!
  • 为什么你的SCI论文投稿“一催就退”?
  • 审稿何时能成为一种学术乐趣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获CLSI标准特许使
  • 如何推荐审稿人和控制投稿字数?
  • 论文修改的方法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撰写要求
  • 学术论文中插图的正确表达
  • 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一)
  • 医学论文图片Excel中如何处理像素大小
  • 医学编辑对投稿者的建议
  •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观察与护理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