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分类繁杂,有以原因分类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有以食管和贲门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食管旁疝,贲门仍在膈下,胃底的一部份在食管旁侧疝入胸腔。②食管胃疝,腹段食管和胃底的一部份疝入胸腔,贲门位于胃底最高点。此型最常见。③混合型疝,部份胃底在食管旁疝入胸腔,贲门也同时疝入。也有根据疝是否滑动与回复,而分可回复性(滑动性)疝和不可回复性(嵌入性)疝两种。食管胃疝大多是可回复的。称为滑动性裂孔疝。其余类型的大多是不可回复的。
食管下段有一高压带,其高压由多种因素组成,即1.食管裂孔处膈肌弹性夹簧的作用,通常呈收缩状态,仅食团向下推进时才开放。2.腹段食管左缘与胃底大弯相交成锐角,是为食管胃角,又称贲门切迹,经常处在收缩状态。3.贲门处的星状粘膜皱襞(图5-16)。此处还有一解剖要明确,正常时食管鳞状上皮与胃柱上皮相交处X线是看不到的,内窥镜能见到为齿状线。当有疝时,X线就可看到在食管与胃交界处呈对称的切迹,称为食管一胃环。4.膈食管膜为食管下段周围的一层纤维膜,起一支持保护作用。就是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才阻止胃内食物向食管反流。
图5-16 食管下段胃贲门区解剖示意图
X线征象:疝的类型不同X 线也各异。根据食管胃的解剖关系易于判断,典型裂孔疝可发现在心影后方有囊状透光影,有时可见液平面。钡餐时,钡剂可进入此囊中,此囊实为胃底疝入胸腔的疝囊。诊断较困难者为滑动性裂孔疝,关键总问题是检查方法。一般认为如出现下列征象之一种,可诊为裂孔疝:①膈上有小疝囊,疝囊呈囊状或园柱状,系胃食管前庭部或部分胃底构成。其宽度较正常食管为宽,疝囊两侧壁可见对称性或单侧性切迹,是食管胃环,疝囊内可见纡曲的胃粘膜,上述的征象易与膈上壶腹相区别。②膈上食管段见到胃粘膜,并与膈下之胃粘膜相延续。③食管胃环出现于膈上食管处,即膈上食管段之两缘有对称性或单侧性切迹。上述改变在卧位时出现,而立位时消失,是为滑动性裂孔疝(图5-17)
图5-17 膈上壶腹与疝囊之区别图形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是因食管发育过短,表现为贲门位于膈上,而膈下无食管,胃部分在膈上,部分在膈下形成芦葫状。甚至胃全部位于膈上,即是“胸胃”。属先正天性畸形。
(六)食管炎(Esophagitis)
食管粘膜因创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烧伤及胃液返流等都可引起食管炎,其中以胃酸返流所致的消化性食管炎以及吞食化学腐蚀剂所致的腐蚀性食管炎为常见。
1.消化性食管炎(peptic esophagitis)常由于胃酸和胃消化酶返流入食管,对食管的鳞状上皮发生消化作用,使粘膜充血、水肿,继而伴有浅表糜烂或溃疡形成。最终结缔组织修复,使食管变短狭窄。
X线征象:轻度时,X 线可显示正常;或轻度功能征象如痉挛、局部第三收缩波等。待有糜烂与小溃疡时,则粘膜粗大不规则或呈息肉状,粘膜常显示不清。管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因水肿与痉挛使该处管腔变窄。低张双重造影片上,可发现靶征,切线位时可见小刺状突出,狭窄段可有一定的扩张度。慢性期时狭窄的程度与长度,视病变累及的深度与长度有关。此时狭窄段呈漏斗型或细管状,与正常段移行过渡。狭窄以上的食管可有轻度扩大(图5-18)。有时与食管癌须鉴别。此外尚须与消化性溃疡相区别。食管炎伴浅表溃疡与食管消化性溃疡是两个病,后者为异位于食管的胃上皮发生类似胃消化性溃疡的改变,为一少见病,其溃疡的特点与胃溃疡相同。
诊断本病的同时,宜注意观察有无食管裂孔疝并存。
图5-18 食管下段良性狭窄
2.腐蚀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吞咽或误食腐蚀剂是食管烧灼伤的最常见原因。腐蚀剂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石碳酸等强酸;此外尚有来苏儿、卤水、氨水、石灰等强碱。吞咽的腐蚀剂使口腔、咽部、食管、胃等部位造成深浅不等,分布不匀、程度不同的灼伤。轻者为卡他性食管炎,粘膜充血、水肿,短期内可痊愈。重者常累及肌层,粘膜坏死脱落,形成肉芽组织,最后被纤维组织代替形成狭窄。严重者甚至穿孔造成食管周围炎或纵隔炎。
X线检查: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做钡餐检查。根据病变发展阶段的早晚和损伤程度的不同,X线表现也不同。病变轻时,见食管痉挛,粘膜纹可略粗、扭曲或正常。病变严重时,食管受累范围广泛,早期食管可有明显的痉挛和不规则的收缩,边缘呈锯齿状或串珠,形成食管广泛的狭窄,呈鼠尾状。病变后期,由于疤痕收缩,表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可为连续性、也可以是间断地发生。狭窄段为向心性,边缘比较光滑或有轻度不规则,粘膜纹大多消失或增粗亦可呈息肉状。狭窄以上的食管可有扩张。
(七)食管异物(Foreign body of esophagus)
多发生于儿童,异物以果核、钱币多见。 成人亦可见之,异物多为碎骨、鱼刺以及义齿等。异物常滞留于食管生理狭窄部,尤以食管入口处最多,约占70%。
X线检查为发现食管异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既能确定有无异物,又能显示异物的位置,甚至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并发症等。临床有异物史,而X线检查食管竟无发现时,应进一步检查胃肠道,以观察异物是否向胃肠道运行。
检查方法:对不透光性异物(钱币、义齿、碎骨等),普通透视或平片都可清楚显示:而透光异物如果核、较薄的鱼骨等,须作食管钡餐造影,如钡剂通过较快不易观察时则须在钡剂内混有撕碎的小棉条,以便让异物钩住带钡的棉条。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