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22 胃溃疡,月晕征
图5-24 胃小弯溃疡,项圈征
②粘膜皱襞集中:慢性溃疡因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收缩,可见邻近粘膜皱襞向龛影处牵引集中(图5-25),呈星芒状,。愈合过程中龛影逐渐缩小变浅,以至消失,仅见星芒状或放射状瘢痕。
图5-25 慢性胃小弯溃疡,粘膜皱襞
向龛影集中,小弯缩短
③器官变形: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球部变形(Bulb deformity)。因球部较小,溃疡周围的炎症水肿、肌肉痉挛、瘢痕收缩及周围粘连等原因,容易使球部失去正常形态。典型的球部变形呈山字形、花叶形等(图5-26)常见其内有一个钡点状龛影。因溃疡较小,加之变形,故龛影显示率较低(约60%上下)。溃疡愈合后,因炎症或痉挛所引起的变形可恢复正常形态。
图5-26 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变形
溃疡引起胃部变形者少见,少数患者因痉挛或瘢痕较著,引起下述胃部变形:胃小弯溃疡时,对侧大弯出现挛或瘢痕性迹,状如B字(图5-27)。当发生瘢痕收缩时,可使小弯缩短,胃窦大弯形成囊状扩张,使胃形如蜗牛。胃窦部溃疡可使胃窦狭窄变形。
④幽门梗阻:幽门附近的溃疡常致幽门痉挛,或肿胀狭窄,形成幽门梗阴。X线表现为空腹时胃内有滞留物,钡剂通过幽门困难,胃排空延迟。便阻程度严重者,胃扩张明显,6h后胃内仍残留大量钡剂。
图5-27 胃小弯溃疡,大弯痉挛切变
针灸刺足三里等穴,可缓解胃及十二指肠的痉挛,便于发现龛影,鉴别痉挛及变形。
2.间接征象 多为神经反射引起的功能性改变,不仅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常见于胃炎、胆囊炎等疾患。功能性改变往往比龛影出现得早些,随着溃疡的愈合而恢复正常。间接征象如下,
(1)痉挛及张力的改变:痉挛使腔道变窄。例如幽门附近的溃汤及炎症,可引起幽门痉挛及胃窦狭窄。胃小弯溃疡引起环肌挛缩,对侧大弯出现痉挛切迹。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球部痉挛,钡剂通过很快,球部不能完全充盈,称为激惹征(刺激征)。
张力的改变可为增高或减低。胃张力过高时,胃腔缩小呈横位:张力过低时,胃腔扩大松弛而下垂。张力的增减可改变原来的胃型。
(2)蠕动的改变:一般在溃疡的早期,多为蠕动亢进,动波深而频。幽门梗阻时蠕动减弱或阵发性增强。在溃疡处的蠕动依溃疡的大小及有无粘连,或减弱消失或跳跃越过。
(3)分泌功能的改变:溃疡病时胃分泌增多,特别是在伴有胃炎时,空腹时常有明显的滞留液。
(4)动力的改变:即排空快或慢。一般张力过高、蠕动亢进,无幽门痉挛时,排空时间加速;反之,如有幽门痉挛或因瘢痕引起部分性梗阻,则排空时间延迟,6h复查可见胃内有不同程度的钡剂残留。
(5)压痛:在龛影处或激或激惹变形十二指肠球部常有局部压痛。
3.并发症 常见为溃疡大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阴、胃窦炎等。大出血时应延迟钡餐检查,一般于停止出血1-2W后再行检查。急性穿孔属急腹症是钡餐检查的禁忌症,慢性穿孔性溃疡常在钡餐检查时被发现。
(1)胃窦炎:溃疡病合并胃窦炎时,钡餐显示胃窦粘膜皱襞排列紊乱,皱襞增粗大于胃体粘膜皱襞的宽度。炎症使胃窦激惹,常处于半收缩状态,不能完全舒张,表现窦腔变窄。但其粘膜皱襞仍在,形态也可随蠕动而略有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和胃窦的癌性狭窄相鉴别。
(2)慢性穿孔:溃疡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并穿入邻近和其粘连的组织或脏器(胰、肝),称为慢性穿孔性溃疡,其龛影深而大,呈囊袋状,内有液气潴留。立位投照时为向胃外突出的囊腔,内有密度不同的三层阴影;上层为透光的气体,中层为液体并有液平面,下层为密度大的钡剂。这种胃旁囊袋状影的三层阴影,是慢性穿孔性溃疡的典型表现(图5-28)。如果卧位投照时,只见一团钡影,周围可有一圈透光区,无上述三层阴影特征。
图5-28 胃小弯慢性穿孔性溃疡,立位示胃旁囊腔内有气液钡三层影像
(三)胃癌(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40-60岁之间。可以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 临床表现在早期胃癌患者可无显著不适,或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饱胀等。病变明显时,则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食欲明显减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有时上腹部可触到包块。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