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医教信息

莫谓医者苦,但求有知音!

时间:2009-05-31  来源:健康报  作者:

     很多从医者都曾感叹,在今天这样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做医生越来越不容易。那么,医生的“不容易”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现实图景,医生们又如何看待这种“不容易”?日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对该院332名医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这份调查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到了医生的苦与乐,也促使我们再一次呼吁社会给予医生群体以更多的关注和呵护。——编者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石东升

  3月20日9时50分,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A区医生搀扶着走路都摇晃的刘永刚主任来到介入室。刘艳茹护士长照常帮刘主任穿上隔离衣,然后习惯性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没想到刘主任本能地闪了闪身子,并痛苦地叫出了声——“哎哟”!刘艳茹护士长这才注意到,刘主任伸举胳膊十分吃力,脸上满是疲倦和痛苦。

  原来,刘永刚在两天前接受了一次肩胛部的手术,切除了一个6×7cm的病灶,缝了19针。这个手术是安排好科里的工作后插空做的,下了手术他就开始忙会诊,每天都要等到忙完了病人的事才挤出点时间给自己输瓶液。因为切除的皮肤组织面积大、伤口张力大,疼痛程度可想而知。他连着两个晚上睡不着,终于在早晨查房时虚脱了。

  但是,刘永刚坚持要为凌晨入院的危重病人张某做脑血管造影。科里的医生把刘主任扶到值班室时建议推后再做。刘主任说:“病人大老远从县里急匆匆赶来,手术不能拖后,我不去不放心。”

  手术很复杂。刘永刚低头、俯身、伸胳膊,都会牵拉伤口引起疼痛。“我帮他脱隔离衣时发现他的上衣全都湿透了,可以想象他操作时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刘艳茹护士长说到这儿,眼圈都红了……

  “白+黑”与“5+2”

  3月21日至25日,我们通过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部分临床和医技科室的332名医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有223人,占67.2%;感觉工作有一定压力的有70人,占21.1%;感觉工作没什么压力的仅39人,占11.7%。

  统计显示:26个科室332名医生的平均白班工作时间是9.96小时。平均周工作时间是57.3小时,其中周工作时间最长的为78小时,最短的也有41.5小时。一位医生近年连续工作最长的时间为74.3小时。

  2008年共有104个公休日,33%的医生在“2008年完整休周日的天数”一项中填写了“0”或“几乎没有”。根据调查,7个科室的医生几乎没有人完整地休过春节长假。2009年春节,多数临床科室医生休假时间为两三天,消化内科、妇产科等科室部分医生一天也没休息。口腔Ⅰ科前几年只有科主任和一名医师值班,两人24小时倒班全年无假日坚持了两年多。

  神经内科一位住院医生主管病人最多时达到24人,一位医生一个班次最多接诊13人。每位病人的病历都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据干部科医生统计,一份新入院病历大约1700字。如果一个白班接诊七八位病人,加起来就是“万言书”。有的医生白天忙查房、会诊、抢救重病人等,晚饭后再到医院写病历。泌尿外科的年轻医师经常为白天来不及写完的病历而到医院加晚班。

  一位反复住院的病友在他的感谢信中说:“我亲眼目睹了医生‘白+黑’(白班加夜班)、‘5+2’(五天工作日加两天公休日)的忘我工作状态。”在此次调查中,100%的医生填写了“一年中能正常休几个星期日不用查房睡到自然醒”就很满足的愿望。麻醉科丁彦玲主任说:“每天睡觉前,什么都可以忘,就是不能忘了把手机放在床头。”所有科主任和重要岗位的医生24小时开通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随时准备着紧急出动、披挂上阵。

  “全科带病坚持工作”

  调查发现,受访者中54人患有高血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等。其中,心胸外科9名医师均患有或轻或重的高血压,年龄最小的只有28岁。心胸外科主任梁景芳在30多岁时就患上了高血压,“那是建科初期劳累和紧张落下的病根儿”。那时,医生白天为病人做手术,晚上还要在病房里打地铺守在病人床前。

  高血压需按时吃药,可手术医生吃饭都没有点儿,吃药更没有规律了。梁景芳说:“有时一个手术下来,我的血压升到170/110mmHg,人就像踩在棉花上,这时我赶紧坐在地上抱着头歇息,但脑子里还想着病人术后的处理。”

  去年,泌尿外科一位医师为一名高龄患者做前列腺手术。患者突然大出血,血压骤降至50/20mmHg,情况危急。台上指导手术的科主任苗晓林立即组织抢救,半个小时后,患者脱险。走下手术台的苗晓林却感到天旋地转,一测血压竟高达200/100mmHg,从此离不了降压药。

  外科医生往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半天。神经外科曾完成的一个复杂手术持续了36个小时。颈椎腰椎病、静脉曲张成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病”。2008年,消化内科的床位使用率为136%,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没有规律的生活让科主任和副主任都患上了胃病。两位消化病专家曾让千千万万的胃病患者康复,却无暇顾及自己的胃。

  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医生都是在做完手术后吃饭,一般要到下午两三时。此时的医生虽然又渴又饿,但最想做的还是躺下歇歇。可是不行,他们必须振作精神写手术记录、观察生命体征、下医嘱。做完这些也该到下班时间了,最后只能是午餐、晚饭一起解决。超声室医生一人一上午多时接诊40多位病人,怕上厕所耽误时间,他们便有了个自觉形成的“纪律”:超声室医生上午不能喝水。

  2008年,全院983人参加体检,单项指标呈阳性的有1231项,不包括胃病、颈椎病、神经衰弱等这些未检查项目。心电图异常的有115人,其中不少是年轻医生。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191人没有请过病事假。一些科室在调查表上写道:“全科带病坚持工作。”

  “吃些X线换来一条生命,非常值”

  血液科主任刘永建从医几十年来,每天早来晚走,遇有危重病人,就日夜不离病区,甚至连续几天不回家,仅早间查房累计加班就达15000多小时。一个月中,他总有半个月会在晚饭后到病房看病人、阅病历。对患者,除了尽心诊治,他还经常为素不相识的病人做经济担保,用自己的钱垫付医药费。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不久前经历了一次“医闹”的围攻。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JAMA Intern Med:COPD患者使用支气管
  • 莫谓医者苦,但求有知音!
  • 今年首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公布
  • 肛门瘙痒是病吗?
  •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三年内每年减免税收
  • 最新研究称自信可以遗传
  •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弊大于利
  • 科学家:改变基因"控制"寿命 可让寿
  • GRE10月考试错用旧考题 普通考试考生成
  • 高考冲刺前的合理膳食安排
  • 肛肠保健对预防痔疮很重要
  • 教育部发布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
  • 最新文章
  • JAMA Intern Med:COPD患者使用支气管
  • 如何更简单地多摄入蔬菜来维持机体健康
  • 大同市城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所需医教结
  • 2018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录取查询入口:南
  • 青岛残疾儿童信息一生一档特殊教育实行
  • 多篇Nature论文解析出结合到DNA上的起
  • 能让人长寿 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素食饮食
  • 三分之一的女性都会在孕期暴饮暴食
  • Nat Commun:科学家阐明诱发帕金森疾病
  • Cell:泻药引起肠道微生物组发生长期变
  • Oncogene:南京医科大学揭示LACTB抑制
  • 礼来、阿斯利康不哭!阿尔茨海默(AD)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