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x n a r d等研究指出,一代T K I治疗后失败的NSCLC患者若检测出T790M突变阳性患者的进展后期显著长于无T790M突变患者。因此,T790M突变既是EGFR-TKI耐药的原因之一,也因为其可选择三代TKI进行后续治疗而因此成为进展后的良好预后因子。同时,还发现连续检测EGFR突变患者血浆中的T790M突变,可以发现血浆T790M在影像学疾病进展的16周前已经出现;国内,Zheng等[12]则发现在一代TKI治疗失败后导致的临床进展前平均2.2个月可检测出T790M,这与国外的16周相比有所滞后,这给我们临床的靶向治疗带来了一个新的,那就是是否血液中一旦检出T790M突变就开始给予对应的药物干预,还是待肿瘤发展到影像学上的进展才开始改变治疗策略。在对EGFR-TKI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T790M基因状态变化的众多研究中可以得出,T790M突变是在TKI长期治疗过程中保留下的基因改变,他在疾病进展前6个月到进展后4个月表达阳性率进行性升高,同时伴有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L858R)阳性率的大幅增加。因此,在TKI药效作用下,可能双突变共存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动态检测T790M突变可能预测未来的耐药,可以进一步探究T790M突变的耐药机制,并指导进展期NSCLC患者的治疗,但其中细则问题需要更多研究来论证,为使NSCLC治疗更个体化、更精准化,也需要血液T790M突变检出率灵敏度、性的提高。
针对脑转移方面,第一、二代的EG F R -T K I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有限,但在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道了一项I期临床研究BLOOM试验,用Osimertinib治疗NSCLC患者脑膜转移,入组了局部晚期EGFR突变的NSCLC,且既往使用EGFR-TKI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通过脑脊液检查确定为脑膜转移的患者,给予每日1次口服Osimertinib160mg,现共入组21例患者,治疗后7例有影像学确诊的肿瘤缩小,同时5例患者观察到神经症状改善,2例患者连续2次的脑脊液检测肿瘤细胞均呈阴性,数据截止时(2016年3月10日),15例患者仍在治疗,其中7例治疗时间超过9个月;总体,Osimertinib临床疗效好,其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强于第一、二代TKI,对BLOOM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9例患者中有6例观察到脑脊液中EGFR突变水平降幅超过50%,其中5例观察到持续降低,这与既往Osimertinib穿越血脑屏障的临床前数据相符,证明了Osimertinib在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难治性患者中的前景。同时患者服用Osimertinib,普遍耐受好,常见副作用有皮疹、甲沟炎、眼睛干涩等。但我们也必须少数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已有个案报道口服Osimertinib治疗后出现间质性肺炎并引起严重的胸闷、气短症状,这需要及早发现、治疗,必要时减量。Osimertinib为患者提供了用EGFR-TKI序贯治疗的机会,延缓了接受化疗和其他治疗的时间。
自从免疫治疗药物P D - 1剂获F D A批准用于NSCLC患者后,越来越的临床试验关注于TKI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Tang等[30]及Lin等[31]研究发现EGFR突变组应用TKIs治疗,PD-L1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在ORR、疾病控制率、DFS、总方面更具优势,这提示了TKIs与PD-1/PD-L1免疫治疗结合的可能性。目前,多项PD检查点剂与Osimertinib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处于进行当中,但现已发现这一联合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预期,因此,这一联合具体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在2016年ASCO大会上另一个很有前景的组合疗法是两种免疫治疗药物PD-1剂(nivolumab)以及CTLA-4检查点剂(ipilimumab),该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终点是ORR及24周PFS,结果提示两药联合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且两者对于EGFR阳性突变的患者也显示出相应的治疗活性。因此nivolumab与ipilimumab作为进展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所以这给我们一个,三代TKIs耐药后,也许在TKI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