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结果,在五个减肥组中,只有在活动周期常那组才是唯一有效减肥的,尽管别组的小鼠在白天休息时量与之相同。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脑研究所的Joseph S. Takahashi博士说:“转换类行为,这些研究表明,只有在我们和活跃的白天消耗热量,节食才会有效。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即使进行节食,在晚上错误的时间也不会导致体重下降。”
基因遗传分离群体(genetically population isolates)在基因组测序和鉴定中的应用不仅限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这些分离人群也为深入理解常见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组成特征提供了有用资源。良好的人类群体为众多遗传研究提供了优秀的研究样本,涉及面跨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到探索基因与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就检测了相比一次享受生活而言,是否在数年时间里不断地享受生活会和个体死亡率明显降低直接相关。文章中,研究者对来自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中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9365名男性和女性进行研究,在2002至2006年中每隔两年研究者都会测定参与者享受生活的程度,以及和个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随后研究者一直追踪研究到2013年。
DNA 损伤积累是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附产物,这也是细胞和有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DNA 修复缺陷将造成持续的DNA损伤,导致衰老相关疾病并缩短寿命。这一现象在人类中表现为早衰综合征,患病的儿童或者,衰老速度远远大于普通人。在《自然》一篇在线发表的论文上,维尔梅吉(Vermeij)等人[1]证明了适度的节食可以大大延长患此类疾病的两种小鼠模型的寿命。
论文中所用的小鼠品系是基因突变品种,突变的基因与 DNA 修复过程中的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有关。在一个小鼠品系中,基因突变降低了 ERCC1 蛋白的合成水平,该蛋白通常会在体内形成一种含有 DNA 内切酶类的复合物,造成 DNA 缺口,切除受损序列。ERCC1 突变在人体中可导致三种疾病的产生[2]——早衰疾病科凯恩综合征,XFE 早衰综合征,着色性干皮病(患这种病的人对阳光引起的 DNA 损伤极为)。在另一个小鼠品系中,基因突变另一种名叫 XPG 的 DNA 内切酶的合成。XPG 基因的突变通常出现在着色性干皮病和科凯恩综合征。
如今研究者已经发现,人类的寿命可以延长,但这是否仅仅意味着在健康不佳的情况下人们会活的更加长久?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爱因斯坦医学院 (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的研究人员通过对3000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人们多活的这些年或许也可以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