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医讯快递

急性脑梗死重症监护管理:5大问题与指南推荐

时间:2018-07-08  来源:本站  作者: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重症监护,在专业的神经重症监护之下,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本文将对患者接受监护期间临床医生面临的5大问题进行介绍,并列举了相关指南的推荐要点,助力临床管理。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颅内压的变化通常不显著,可以把血压看作脑灌注压的一种替代指标。患者很少出现低血压,如果存在,通常是药物或合并症(如败血症、主动脉夹层或不稳定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情况,应当去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

  另一方面,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表现。IST研究发现,在随机化之前收缩压>140 mmHg的患者多达81.6%,平均收缩压为160 mmHg。不过,血压的具体管理目标目前也在争议中,研究显示,基线收缩压为140~179 mmHg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频率最低。

  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而言,溶栓后的血压可以预测溶栓后出血性的可能性,静脉溶栓的患者接受密切的血压监测。一旦给予溶栓治疗,应将血压保持在180/105 mmHg以下,以脑出血的风险。

  一些大型临床研究发现,早期降压治疗没有带来临床获益。例如,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抗高血压研究(CATIS)招募了4071例未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BP在140~220 mmHg之间。降压组患者在随机化24小时内降压10%~25%,在7天内达到低于140/90 mmHg;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停用所有高血压药物。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并无差异,但可能是安全的。

  另外需要对血压进行管理的场合是在患者接受手术操作期间(如取栓、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气管切开术)。目前关于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相关数据较少,若患者出现了来自药物或麻醉的医源性围手术期低血压,可以考虑补液或血管加压药物。

  ➤ 准备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应谨慎降压,开始溶栓前目标为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Ⅰ级推荐;B级)。如果患者需要降压治疗,应该确保血压在静脉溶栓前和溶栓后第一个24h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保持低于180/105 mmHg。

  ➤ 血压明显升高,且不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合理的目标是,在卒中发病后第一个24h内降压15%。虽然必须进行干预的动脉高血压水平还不清楚,一致的意见是,除非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否则应避免给予降压药治疗(Ⅰ级推荐;C级)。

  ➤ 对于先前有高血压病史、神经系统症状稳定的患者,在卒中后第一个24h重新启动降压治疗是合理的,除非存在特殊禁忌证(Ⅱa级推荐;B级)。

  ➤ 尚无研究证明大面积半球脑梗死与其他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不同。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80/100 mmHg以内。降压治疗应慎重,避免低血压的发生。降压治疗时应注意平稳降压,减少血压变异(Ⅰ级推荐,B级)。

  低血糖<60 mg/dL(3.3 mmol/L)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包括状态改变、痫性发作等。血糖<50 mg/dL(2.7 mmol/L)是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原发性低血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并不常见,存在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降糖药物导致的。

  相反,高血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经常遇到,大约1/3的患者血糖水平可超过140 mg/dL(7.7 mmol/L)。在监护室中,患者的高血糖可能由于胰岛素抵抗、应激反应、全胃肠外营养或输注含葡萄糖的液体引起,而多项研究显示,高血糖与卒中患者临床结局更差有关。美国神经重症协会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同时避免静脉使用糖溶液。

  目前尚不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纠正高血糖的最佳时机,不过早期的干预可能是有益的。如何正确降糖,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应纠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低血糖(血糖低于60 mg/dl);治疗目标是血糖达正常水平(Ⅰ级推荐;C级)。

  ➤ 卒中住院期间第一个24h持续的高血糖较血糖正常者预后不佳,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在一定范围内(7.7~10.0 mmol/L)是合理的治疗,应密切监测血糖,防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低血糖(Ⅱa级推荐;C级)。

  ➤ 密切监测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将血糖水平控制在7.7~10.0 mmol/L(Ⅱ级推荐,B级)。

  大约25%~40%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几天至一周内出现发热(体温≥37.9℃)。发烧可能继发于卒中,也可能由肺部感染或炎症引起,尿和病毒感染也很常见。

  发热与卒中患者的率上升相关。对于发热的患者,医生应当明确其发热的原因,如果存在感染,应当给予抗感染治疗。在退热治疗方面,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有效的。

  另外在许多监护室中,由于发热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低体温治疗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不过,低体温治疗的主要集中于心脏骤停领域,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性低体温仍然较少。至于无发热的卒中患者是否要进行经验性退热治疗,目前同样缺乏。

  ➤ 确定发热(温度>38℃)原因并处理发热源,用退热药控制急性卒中时的体温升高(Ⅰ级推荐;C级)。

  ➤ 发热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应加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体温监测(Ⅱ级推荐,C级)。

  ➤ 体温升高时应全面寻找原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可以考虑降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温超过38℃,可采用降温药物与物理降温结合的方式降低体温(Ⅲ级推荐,C级)。

  ➤ 目前缺乏足够的治疗性低温可以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在充分沟通及评估后对某些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可考虑低温治疗(Ⅲ级推荐,C级)。

  深静脉血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卒中1周内的发生率约为0.6%,3个月内发生率为2.5%,但这种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早期活动、抗凝和机械加压来预防,通过降低其发生率,患者的综合预后也会有所提高。

  在抗凝药的使用方面,大部分的支持来自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抗凝治疗对卒中患者是有效的。对于抗凝禁忌的患者,阿司匹林也是一种选择。

  运动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并且没有相关禁忌证,应尽早开始运动,但由于在重症监护中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因此也要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此外,各大指南均推荐间断充气加压装置,以降低制动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不推荐使用弹力袜或阶梯弹力袜。

  贫血是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脑组织缺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而言,贫血可能引起继发性缺血性损伤,影响尤其有害。研究显示,监护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低血红蛋白水平与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相关。

  理论上讲,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加携氧能力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氧,避免进一步损伤,但具体血红蛋白水平的阈值是多少,目前并没有明确推荐。一般监护室的输血标准为血红蛋白低于70 g/L时启动,有学者认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当提高标准。也有人认为,尽管应当避免贫血的发生,但目前尚不推荐积极的输血。

  贫血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应重视纠正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低血红蛋白水平,开展进一步研究确定输血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疗效(Ⅲ级推荐,C级)。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专家解读人类性梦中隐藏的心理寓意(图
  • 美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绷带 让伤口更好地
  • 坐姿看透女人“性趣”:两腿叉开豪爽又
  • 现代男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
  • 研究称女性生育1次可增加10年免疫力
  • 夫妻同床睡影响睡眠质量 专家介绍解决
  • 心理学家揭示成功恋爱规律:前2周接触
  • 医生这行当
  • 国务院决定在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实
  • 人保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
  • 女人在五个时刻性欲特别强
  • 医疗损害责任“举证倒置”被删除
  • 最新文章
  • 话题交流互动健康可以更讲究
  • 快递小哥送货途中车祸离世 捐器官4人
  • 6种肺病:你的治疗是否少了一半?
  • 研究症与症共病患者存在特殊的脑功能连
  • Cell:大脑如何帮你学习新技能?
  • 研究显示睡眠少影响心理健康和记忆力
  • 女性的:母乳喂养能够减肥
  • 重症患者耐药阳性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 解读房颤心电图时你还记得这些知识点吗
  • 短暂的和持续的失忆症可能是卒中的唯一
  • 以失忆症为主要表现的卒中应怎样辨别?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