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乳腺癌患者中,5年辅助内分泌治疗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概率、乳腺癌相关死亡、全因死亡率。11月9日,新英格兰上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探究在ER+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5年内分泌治疗后停药的20年复发风险结果,以下是精要内容。
既往他莫昔芬(TAM)5年 vs 无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TAM组患者的前5年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了近50%,接下来的5年降低了30%。前15年整体死亡率方面,TAM组降低了约30%。
芳香化酶剂(AI)与TAM相比甚至更为有效,在治疗期间减少了接近1/3的复发(但是随后有一定程度上升),前10年间进一步减少了15%的死亡率。
强化辅助内分泌治疗,延长服药时间可以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但是,对一些患者来说,5年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如经断综合症、关节病等)就已很大了。
并且,还有一些罕见的严重毒性,甚至危及生命:例如TAM相关的肺栓塞、子宫内膜癌,AI相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等,这些不良反应的累积风险均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所以,5年后患者是否持续用药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决定。由于特定药物在特定亚组中降低复发的比例相似,所以5年后继续用药的绝对获益取决于5年后停药患者的复发风险。
于是,研究者开展了这项Meta分析,探究5年辅助内分泌治疗停药的ER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20年内的复发风险,于11月9日发表在NEJM上。
该研究入选了EBCTCG中的88项临床研究,包括62,923名ER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入选患者年龄小于75岁,T1/T2,淋巴结转移小于10个。所有患者接受5年内分泌治疗后仍无病并停药。大多数患者为接受内分泌治疗时即入组,一些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2-5年,计划5年停药后入组。
主要研究终点包括远处复发率(不包括局部复发、对侧原发乳腺癌)、任意乳腺癌事件(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对侧乳腺原发)、乳腺癌相关死亡。
应用K-M检验和COX分析,按研究、治疗方法分层,评估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级以及其他因素对患者5-20年中疗效、结局之间的联系。
经过对500,692名乳腺癌患者的筛选,最终入组满足条件(见上文)的患者共62,923名。所有患者都有T/N分期数据。43,590名患者有肿瘤分级数据。
(注:下文中的N后面的数字表示确诊时淋巴结转移枚数,并非TNM分期,例如N4-9表明患者确诊时淋巴结转移4-9枚)
20年累积远处复发率与确诊时淋巴结情况密切相关:无淋巴结转移、1-3枚转移、4-9枚转移患者20年累积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2%、31%和52%(p<0.001)。(具体累积发生率、每年发生率见下图)
N0/N1-3/N4-9组20年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5% vs 28% vs 49%,较远处复发发生风险稍低。(具体累积发生率、每年发生率见下图)
从第5年后仍未出现复发/转移,停止内分泌治疗患者累积/每年的远处复发/死亡风险如下(根据确诊时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枚数进行了分层)。
即便是对于T1N0的患者来说,5-20年间,患者每年的远处复发率仍在1%左右,20年累积发生率为13%。而T2N4-9的患者,20年累积远处复发率可达41%。(详见下图)
为了进一步探究极低危组,研究者将T1N0亚组中远处复发和任意乳腺癌相关事件(远处、局部、对侧)根据肿瘤分级、肿瘤大小(T1a/T1b vs T1c)进一步分层。
结果表明,尽管肿瘤直径、分级影响T1N0患者5-20年的复发率,但是在直径1.0cm以下、分化良好的亚组中,仍有一定的复发率:T1N0低级别肿瘤的绝对远处复发率为10%,任意乳腺癌事件发生率为17%。合并T1a/T1b N0的两组各发生风险类似。
该研究表明,除了T/N状态之外,Ki67状态是乳腺癌患者远处复发的中等预后因子。PR状态、HER-2状态在ER阳性患者中无预测性。
另外,5-20年间T1N0患者中,低、中、高级别乳腺癌患者的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0%、13%、17%;任意乳腺癌事件的风险分别为17%、22%和26%。
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复发率在5-20年间持续保持稳定。远处复发风险与确诊时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由于TN分期、肿瘤分级等因素,累积风险可从10-41%不等。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