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加强规范诊疗,推动临床研究”。众多血液大咖云集于此分享了他们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经验与观点。期间,医脉通小编很荣幸地采访到来自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傅铮铮教授。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组定义及治疗,傅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医脉通: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浆细胞肿瘤,异质性强,不同患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病程、治疗反应及预后。精确分层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请您介绍一下如何精确分层?具体参考因素有哪些?
傅铮铮教授:包括肿瘤在内的所有疾病都希望可以做到精准治疗,精确分层是每个临床医生的目标,但目前而言真正做到精准分层是很有难度的。治疗前对患者精确分层需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患者因素,包括年龄、合并症等,应该对较年老者综合评估,适合治疗者开始正规治疗,相对中等者适当减低剂量,衰弱者通常只会进行逐渐减低剂量的治疗模式。其次是疾病的评估,骨髓瘤是一个慢性髓系肿瘤,存在多克隆演变,每个患者的疾病谱不会完全相同,临床上通过染色体以及其他基因的检测技术识别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也就是ISS评分系统。针对不同评分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当然,有无循环浆细胞、肿瘤增殖指数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分层。第三个就是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阴性或阳性结果可用来判断治疗的深度,甚至决定是否可以终止治疗。
傅铮铮教授:在考虑如何治疗骨髓瘤高危患者之前,第一步首先要鉴别出哪些患者属于高危患者。骨髓瘤发病可归因于4个主要因素:疾病分期,染色体异常,疾病生物学以及基因表达。要鉴别一个患者是否属于高危骨髓瘤患者,应该结合以上这些因素。
傅铮铮教授:相比普通患者,高危患者经现有方案治疗很难获得长期,因此是目前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众所周知,疗法和巩固疗法后的缓解程度是高危骨髓瘤患者的关键。在一代蛋白酶体剂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下,或加入更新的药物如增敏剂和新型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在巩固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延长巩固治疗的疗程或自体干细胞移植变为二次移植的模式,进一步缩小微小残留病变。另外还可能给予维持治疗。总之,对于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整体的治疗模式应遵循更强、更密集、疗程更长。
在将来,随着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免疫治疗的到来,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最终也会从中获益。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