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和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研究首次符合适应证AIS患者发病3h内静脉rt-PA溶栓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增加及非残疾比例,而且越早越好,也得到了欧洲和中国溶栓登记研究的支持。2008年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组研究(Effect of the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3研究显示对发病3.0-4.5h AIS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也可显著增加3个月良好预后,认为AIS溶栓时间窗可延长至发病4.5h内。随后中国和国际溶栓登记研究以及2010年溶栓汇总分析均为发病3.0-4.5h静脉rt-PA溶栓能够获益提供了进一步(表1)。目前国际脑血管病指南一致推荐,基于临床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平扫选择的AIS患者在发病后4.5h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我国尚未批准AIS发病3-4.5h rt-PA静脉溶栓治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010年溶栓汇总分析显示,时间窗>4.5h后rt-PA静脉溶栓风险超过获益,是否能应用多模式神经影像指导延长溶栓时间窗仍存争议。磁共振平面回波序列溶栓评估研究(Echoplanar Imaging ThrombolyticEvaluation Trial,EPITHET)纳入发病3-6h的AIS患者,并采用磁共振成像(magticresonance imaging,MRI)灌注加权(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果不匹配进行筛选,发现是否静脉溶栓治疗对梗死体积扩大无显著影响,但静脉rt-PA治疗可改善患者脑灌注和临床结局。对比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超时间窗与标准时间窗内治疗患者相比,多模式影像筛选后的患者良好预后比例高,脑出血发生率与未溶栓患者相当,低于常规静脉溶栓患者。欧洲5个卒中中心的前瞻性登记数据合并分析发现,多模式影像学筛选的>3h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标准时间窗内治疗患者类似。另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多模式影像学筛选的>4.5h进行溶栓治疗与4.5h内溶栓治疗患者相比,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与良好预后均无显著差别。因此,应用多模式影像指导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有可能延长至发病4.5-6h,但尚需更多研究,第三次国际卒中试验(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trokeTrial,IST-3)研究再分析和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组研究-4(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Stroke Study-4:Extending the time forThrombolysis in Emergency NeurologicalDeficits,ECASS-4:ExTEND) 研究将提供新。
最新的多中心强化高血压管理和溶栓治疗研究(Enhanced Control ofHypertension and Thrombolysis StrokeStudy,ENCHANTED),发现rt-PA低剂量组(0.6mg/kg)3个月死亡或残疾与标准剂量组(0.9mg/kg)相比未达到非劣效性检验标准,但次要结果中sICH和7d内性事件发生率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两组90d死亡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与标准剂量相比,低剂量rt-PA在安全性方面虽然更优,可显著降低sICH,但有效性方面仍不如标准剂量。ENCHANTED研究提示标准剂量rt-PA仍然是AIS患者静脉溶栓首选剂量, 而低剂量rt-PA可用于出血风险高的人群。